文档详情

2010-2023历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化学(A卷)试卷(带解析).docx

发布:2025-05-07约8.0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23历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化学(A卷)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

参考答案:(6分,每空2分)(1)2;(2)?mol·L-1·min-1;(3)CEF(对2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试题分析(1)从图像可知,从开始到平衡,△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故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2。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M)=?mol·L-1·min-1。

(3)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是反应过程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B.无论反应进程如何,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会变化,故B不能判断;C.若反应还在正向进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若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达到平衡;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为正速率,同时生成bmolM,为正速率,都是正速率,不能判断;E.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压强减小,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说明已经达到平衡;F.若反应还在正向进行,N的质量分数减少,若其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则说明已经达到平衡。

考点:物质的量变化图像与反应计量数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判断。

2.

参考答案:(1)Na2O2(或过氧化钠)(1分),无水硫酸铜(或CuSO4)(1分)????

(2)CaCO3+2H+===Ca2++CO2↑+H2O???(2分)

(3)2Na2O2+2CO2===2Na2CO3+O2(2分)试题分析:在干燥管A中的块状白色固体为某种正盐,B中为淡黄色粉末是Na2O2,C中为白色粉末,并将A、B、C按图所示连接。打开活塞(1)(3)时,D中蜡烛火焰熄灭,C中白色粉末是CuSO4变蓝;当打开活塞(1)(2)时,气体通过B后产生O2,才使D中蜡烛火焰变得更明亮,即:2Na2O2+2CO2===2Na2CO3+O2;关闭活塞(1)时,A中反应可自行停止,说明A中是CaCO3固体,与烧杯中是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考点:实验推断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D.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可以得到钾单质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电解的方法是化学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物理方法,故原说法不正确;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是蒸发过程,原说法不正确;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正确;D.海水中含有钾元素,是化合态的,需经过化学变化方可以得到钾单质,原说法不正确。

考点:海水提取物质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选择。

4.

参考答案:(8分,每空1分)

(1)玻璃棒、100mL容量瓶?(只答“容量瓶”0分)

(2)28.6

(3)刻度线(标线)、温度、容量(体积)

(4)直接倒入容量瓶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定容后没有将容量瓶倒转摇匀(每答对一处得1分)试题分析: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mol/L的溶液l00mL,(1)所需主要仪器为:药匙、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本实验须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为1.00mol/L×0.1L×286g/mol=28.6g。

(3)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标线)、温度25℃、容量(体积)100mL。

(4)某同学将称量好的碳酸钠晶体用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直接倒进(应用玻璃棒引流)所选的且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移至容量瓶中,晃动容量瓶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至离刻度线2cm处,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然后摇混合均匀),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备用。

考点: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mol/L的溶液l00mL的实验及评价。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l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l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个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磷酸的摩尔质量就是1mol即6.02×l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故A正确;B.6.02×l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都是1mol,故其质量比等于28:2=14:1,正确;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为2mol,故数目为2×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