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含解析 .pdf
2023〜2024春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审管理匹壤
节写的答套毛效,任试期善、早秘纸上作答毛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1节〜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可育后代。
下列相关叙述属于种群的是()
A.某草地中所有的双子叶植物
B.某公园里所有的黄色月季花
C.某池塘中所有的动植物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狐尾松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
代相传。
【详解】A、种群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双子叶植物不属于同种生
物,A错误;
B、黄色的月季花不是该公园中所有的月季花,B错误;
C、某池塘中所有的动植物不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
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狐尾松属于种群,D正确。
故选D。
2.我国古书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
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
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青蛙的数量增加,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都属于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D.只有密度制约因素才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
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
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天敌、流行性传染病等,
故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都属于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和温度不同,均会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
C、蝗虫卵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以预测蝗灾的发生
率,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C正确;
D、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能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D。
3.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
同生活在某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取不同食物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属于同域共存的是()
A.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以斑鬣狗为食
B.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同生活,相互依存
C.高海拔地区田鼠和盼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
D.细菌与其体内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同域共存的概念: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
现象,即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选择不同的取食方式适应环境。
【详解】A、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是捕食关系,不属于同域共存,A错误;
B、豆科植物能为根瘤菌提供所需的有机物,而根瘤菌固定的氮可被豆科植物利用,二者之间是互利共生关
系,不属于同域共存,B错误;
C、田鼠和船鼠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取食,是同域共存,C正确;
D、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不属于同域共存,D错误。
故选C
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群落的季节性。下列不属于群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