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十模物理试题.docx

发布:2025-05-10约6.97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十模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黄旭华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说:“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潜艇的核反应堆的某种核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有38个质子,90个中子

B.该核反应发生前、后原子核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

D.的核子数比的核子数多,核力使结合的比更稳定

2.一根粗细均匀的绳子,右侧固定,使左侧的S点上下振动,产生一列向右传播的机械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波的()

A.波速变大 B.波长变大 C.周期变大 D.频率变大

3.太空碎片会对航天器带来危害。设空间站在地球附近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中实线所示。为了避开碎片,空间站在P点向图中箭头所指径向方向极短时间喷射气体,使空间站获得一定的反冲速度,从而实现变轨。变轨后的轨道如图中虚线所示,其半长轴大于原轨道半径。则()

A.空间站变轨前、后在P点的加速度相同

B.空间站变轨后的运动周期比变轨前的小

C.空间站变轨后在P点的速度比变轨前的小

D.空间站变轨前的速度比变轨后在近地点的大

4.如图为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水平放置的两平行绝缘金属板间距,两极板间电压。在上极板的中间开一小孔,使质量的微小带电油滴从这个小孔落到极板中,观察到油滴缓慢降落,最终悬浮在距上极板的位置,规定下极板的电势为零,取,则油滴在点的电势能为()

A. B.

C. D.

5.如图所示,甲、乙两建筑工人站立平台边缘,用轻绳穿过光滑圆环,环下悬挂一重物,两人手握轻绳,现将重物从平台运到地面,甲站在A点静止不动,乙从B点缓慢向A点移动。则在重物着地前的过程中()

A.甲对绳子的拉力不变

B.甲受平台的摩擦力变小

C.甲受平台的支持力变大

D.绳对圆环拉力的合力变大

6.已知高铁的列车组由动力车和拖车组成,每节动力车的额定功率相同,每节动力车与拖车的质量相等,设列车组运行时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f=kv,k为比例系数)。某列车组由m节动力车和n节拖车组成,其运行的最大速率为v1,另一列由相同的n节动力车和m节拖车组成的列车组,其运行的最大速率为v2,则v1∶v2=()

A. B. C. D.

二、多选题

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其一端固定在固定挡板C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的物体A,有一轻质细绳绕过定滑轮,细绳的一端系在物体A上(细绳与斜面平行),另一端有一细绳套,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当在细绳套上轻轻挂上一个质量也为的物体B后,物体A将沿斜面做简谐运动。运动过程中B始终未接触地面,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挂重物B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B.物体A的振幅为

C.物体A的最大速度大小为

D.细绳对物体B拉力的最大值为

8.如图所示,竖直虚线、、、、是等势线且相邻之间电势差相等,一带正电粒子从点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开始运动,经最高点后回到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点,为粒子轨迹与等势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势低于点的电势

B.粒子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C.粒子在点时的动能最小

D.粒子在点时的动能最大

9.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如图所示,5颗完全相同的象棋棋子整齐叠放在水平面上,第5颗棋子最左端与水平面上的a点重合,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将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第3颗棋子上,恒力作用一小段时间后,五颗棋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空间中有三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图中区域I、III中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未画出),区域中有沿圆心向外的辐向电场,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和间电压大小均为,、两个粒子带电量分别为、,质量均为,从点先后由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加速时间分别为、进入区域后从距入射点四分之一圆弧的位置第一次离开磁场,进入III区域后恰好未从外边界离开磁场,不计粒子重力,则()

A.I、III磁感应强度的比值

B.I、III磁感应强度的比值

C.为使两个粒子尽快相遇,两个粒子释放的时间间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