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 预赛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题
1/24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题
注意事项:
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答题要求
1.本试卷分为A、B两个部分;其中A卷包括两个题型: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单选题选择正确得1分,选错或者多选不得分;不确定选择题每一个正确答案得1分,选错一个扣1分,最多扣至0分。B卷为综合分析不定项选择题,每一个正确答案得2分,选错一个扣2分,最多扣至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交
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在机读卡指定位置涂卡。
4.考试开始60分钟内不允许提前交卷,考试结束后待监考老师确认后方可离场。
A卷:
一、单选题(只选一个正确答案,正确得一分,错误或多选不得分)
1.“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生命活动的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最后者称为分子化石,前两者依次分别称为(。
A.实体化石与模铸化石;B.实体化石与遗迹化石;
C.实体化石与化学化石;D.硬体化石与遗迹化石。
2.“植物庞贝城”指的是大约三亿年前,中国内蒙古贺兰山西北角乌达煤田形成七号煤层的远古森林,呈现了二叠纪热带成煤沼泽森林的面貌。那么乌达植物群里最不可能包含下列()门类。
A.大羽羊齿;B.舌羊齿;C.苏铁;D.封印木。
3.中国陆地范围内金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1.0和1.0ng/g,火成岩占地壳(平均深度35km)体积的64.7%;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若沉积岩只平均分布在地表以下5km范围内,而在这范围内变质岩和火成岩按比例分布。那么中国陆地范围(取960万平方千米)内深度1km范围Au的资源量为()。(地壳的平均密度取2.7g/cm3)
A.1.26×101kg;B.2.27×101?kg;C.2.27×1013kg;D.4.26×101?kg。
4.陨石坑是行星表面被流星体撞击后形成的坑洞,记录了太阳系内发生的激烈撞击事件,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变迁提供了关键线索。那么下述太阳系陨石坑最大的是()。
A.水星的卡洛里陨石坑;B.月球的南极艾肯陨石坑;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题
2/24
C.地球的弗里德堡陨石坑;D.金星的米德陨石坑。
5.图1为地外天体发育的4个陨石坑(A,B,C和D),其中产生A陨石坑的撞击作用,还形成了两个次级的撞击坑(图中的a)和三个方向的撞击射线(Ray)。陨石坑D形成时,也产生了一个次生的撞击坑(图中的d)。据此示意图,几个陨石坑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图1
A.A-B-C-D;B.D-C-B-A;C.C-D-A-B;D.C-A-D-B。
6.地球表面由于地球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改变。图2一幅由异常降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掩埋了菲律宾莱特岛上的一个小镇的一张照片,提供了地球系统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例子。有关地球的四个“圈层”对事件的贡献或受到事件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重力在泥石流发育过程中,不发挥作用;
3/24
B.在大气和水的作用下,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堆积了巨厚的残坡积物;
C.在泥石流发育过程中,植被具有重要的作用;
D.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出山后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7.图3右侧的图显示其三个从砾岩到黏土岩沉积层。左侧为颗粒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图。根据左侧的图分析一下,形成这些层的沉积位置是()。
1000
500
100
50
搬运(大于沉降速度)
10
5
沉降速度
1
0.5
沉积(小于沉降速度)
0.1
0.010.11.010100
黏土粉砂砂粗粒物质2m
0.001
碎屑颗粒大小(mm)
图3
A.右图三个沉积层应该属于粒序层理,反映了水动力条件有周期性变化;
B.河流三角洲前缘地区;
C.大陆架浅海地区;
D.大陆坡和深海平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