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ppt

发布:2025-05-08约8.27千字共1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诊断】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的异常增生。第63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4a:以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细胞超20%(NEC);M4b:以原、幼及单核细胞增生为主,而原粒和早幼粒细胞超过20%(NEC);M4c:具有粒、单二系标记的原始细胞≥30%(NEC);M4Eo:除上述特征外,异常嗜酸粒细胞大于5%,异常嗜酸粒细胞其核多为圆形和单核样,不分叶,胞质嗜酸性颗粒大而圆,常伴粗大而多的嗜碱性颗粒;第64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染色体inv(16)导致CBFβ-MYH11融合基因,此融合基因为M4Eo的诊断、疗效监测提供一个新的特异的敏感标志。第65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型)第66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简称急单,约占AML的10%,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第67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本型临床上除有一般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浸润症状较为明显,其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损害;牙龈增生、肿胀、出血及溃疡、坏死等较多见;鼻粘膜被浸润而引起鼻塞、嗅觉减退,甚至咽喉水肿、窒息等。器官浸润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肾损害也较其他类型多见。易发生DIC。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为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第68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检验】1.血象: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可以出现原单和幼单核细胞增多,可占细胞总数的30%~45%,血小板重度减少。第69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单加幼单细胞≥30%。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80%(NEC),幼单细胞较少。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80%。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第70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1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细胞化学染色(1)POX染色:原、幼单核细胞呈阴性和弱阳性反应。(2)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第72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POX弱阳性NAE阳性NaF抑制第73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免疫学检验: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表达CD11、CD13、CD14、CD15、CD33、HLA-DR。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del(11)(q23)约见22%M5型。第74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断】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有明显的浸润症状;②骨髓中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原单核细胞≥80%(NEC)可诊断为M5a;原单核细胞<80%,原单核+幼单核细胞>30%(NEC)可诊断为M5b;③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被氟化钠抑制。第75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七、红白血病(M6型)第76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本病包括红血病(erythremia)和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EL)。红血病为红细胞系的恶性增生,红白血病是红细胞及白血病两系同时恶性增生性疾病。第77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典型的红白血病可依次经过以下的三个连续阶段:①红血病期:红细胞系异常增生,骨髓中以红细胞增生为主;②红白血病期:红细胞系和白细胞系同时异常增生;③白血病期:红白血病转变为急粒,极少数转变为急单或急粒-单,称为DiGuglielmo综合征。第78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检验】1.血象(1)红血病期:贫血轻重不一,血红蛋白常在8~10g/L,贫血程度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可见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白细胞数可增多。血小板常减低。第79页,共1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红白血病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大多由中度到重度减少。可见到各阶段的幼红细胞。白细胞数一般偏低,少数病例正常或升高,可见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随着病程的发展,幼稚粒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病例后期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明显。第80页,共114页,星期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