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染病学基础知识.pptx

发布:2025-05-07约3.23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染病学基础知识传染病每年导致约1700万人死亡,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本课程将深入讲解传染病的基本原理与防控措施,探讨新发传染病对全球健康安全的影响。作者:

传染病学的定义与范畴微生物学研究病原体特性与致病机制流行病学分析疾病分布与传播规律免疫学探讨宿主防御与免疫反应临床医学负责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

传染病的历史演变黑死病1347年爆发,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细菌发现1676年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疫苗问世1796年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新冠疫情2019年暴发,引发全球大流行

传染病的基本分类按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媒介传播等按病原体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性按流行特点地方性、流行性、大流行性

病原微生物概述病毒非细胞结构,20-400nm大小,必须在活细胞内复制细菌单细胞原核生物,0.5-5μm大小,可独立生存繁殖真菌具真核细胞结构,包括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寄生虫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多种类型

病毒性传染病全球高负担病毒病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新冠肺炎病毒结构特点极小体积(20-400nm)含RNA或DNA蛋白质外壳病毒复制周期吸附与侵入脱壳与基因释放基因复制与表达组装与释放

细菌性传染病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影响肺部,全球每年约150万人死亡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导致严重腹泻,可在短时间内致死肺炎常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全球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真菌感染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等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真菌细胞壁结构独特,治疗需特殊抗真菌药物。寄生虫病疟疾每年影响2亿多人,主要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在热带地区流行,致残率高。朊病毒疾病克雅氏病、牛海绵状脑病等由错误折叠蛋白引起。潜伏期长,进展缓慢,但致死率接近100%。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气溶胶传播,如流感、结核、麻疹消化道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如霍乱、伤寒、病毒性肝炎A血液/体液传播通过血液、性接触等传播,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多种皮肤感染

媒介传播疾病蚊媒传播按蚊传播疟疾,伊蚊传播登革热和黄热病,全球每年数亿人受影响。蜱媒传播硬蜱传播森林脑炎和莱姆病,软蜱传播回归热和Q热等多种疾病。啮齿类传播鼠疫由老鼠携带的跳蚤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由啮齿动物分泌物传播。

人畜共患传染病62%新发传染病来源全球每年新发传染病中来自动物的比例2.5B受影响人口全球受人畜共患病影响的人口数量260已知种类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种类数量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禽流感等疾病在多个国家仍构成严重威胁。动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受感染动物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空气、水源、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未接种疫苗、高危人群传染病流行过程是一个动态链条,任何环节的中断都可阻断疾病传播。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指标名称定义意义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新发病例数与总人口的比值反映疾病发生风险患病率某时点患病总人数与总人口的比值反映疾病负担情况病死率死亡病例数与发病总数的比值衡量疾病严重程度基本再生数(R0)一个病例在易感人群中平均传染人数预测疫情走势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病原体入侵通过特定部位进入人体并定植病原体复制利用宿主资源增殖扩散免疫反应机体识别病原并发起防御组织损伤直接破坏或免疫病理损伤

宿主免疫应答先天性免疫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补体系统干扰素与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产生的体液免疫抗原特异性识别免疫记忆形成免疫平衡适度反应清除病原过度反应导致免疫病理反应不足致慢性感染免疫耐受与免疫逃逸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潜伏期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的时期,病原体在体内复制但无明显临床表现。各种疾病潜伏期差异大,从数小时到数年不等。前驱期出现发热、乏力等非特异症状,反映机体初步免疫反应。此阶段临床表现相似,难以明确诊断。发病期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如出疹、淋巴结肿大等。此阶段可根据特征性表现做出诊断。恢复期症状逐渐消退,机体功能恢复,形成免疫保护。部分疾病可遗留后遗症或转为慢性携带状态。

传染病诊断技术病原学检测培养:金标准但耗时显微镜检查:快速但敏感性低抗原检测:快速筛查工具分子生物学技术PCR:高敏感性、特异性基因测序:鉴定新病原体芯片技术:多病原同时检测血清学检测抗体检测:既往感染证据IgM/IgG分型:判断感染时间中和试验:评估保护性抗体

传染病防控策略重点干预针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场所切断传播消毒、隔离、媒介控制控制源头早期发现、隔离、规范治疗传染病防控采用综合策略,基于疾病特性选择最有效措施。社区参与和跨部门合作是成功防控的关键。

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安全性免疫效力持久性图表显示不同类型疫苗的特性比较(1-5分)。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疫苗产生,而被动免疫则通过注射抗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