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发STEM教育资源.doc
有效开发STEM教育资源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STEM教育理念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走来,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育理念。将STEM教育理念与数学、科学等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推动科学课程的校本化落地。因此教师应在科学教学中引入STEM教育理念,并在相关教育资源框架下,积极探索、开发现有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科学课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科学;STEM教育资源;有效开发
小学的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科学课能让学生看到有趣的科学现象,开阔他们的科学视野,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他们的科学思维得到发展,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随着STEM教育理念的引入,笔者认为科学教师也应从STEM教育理念视角出发,开发STEM教育资源,丰富科学课堂。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发STEM教育资源。
一、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的教学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从原来的三年级变成了一年级,学时也从原来的每周1学时变为每周2学时。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课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周围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有的孩子喜欢动手实践探究一二,有的孩子喜欢静静观察,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科学教师总是会发现有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的孩子沉默不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缺少内驱力。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总是会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就教材教教材,没有创新,没有知识拓展,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正确引领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科学没有太大用处,一贯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可以走遍天下。殊不知,学生若要真正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缺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很多地方把科学课作为一门副科,科学课被占用的现象经常存在,自然会导致学生的不重视,从而出现个别学生在科学课上进行其他活动,或者在科学课堂上走神、做其他学科作业、做小动作,课下也不认真完成科学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学生学习能力会下降,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很难开展。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STEM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融合简称,STEM课程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它强调的是实践学习、户外学习、融合学习等教学理念。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如果将STEM课程理念引入小学科学将会对科学教学带来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科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用更加适合的方式将STEM课程教育模式融入科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践工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小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科学原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应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程的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思考,深入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STEM教育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在科学小实验中开发STEM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教学要加强科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全面整合。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大部分实验是联系生活的,而且学习的材料多种多样,比较容易获得。如学习“茎和叶”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凤仙花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准备一杯红颜色的水,然后把凤仙花的茎浸入红色的水中,放置大约6小时后,将凤仙花的茎纵向切开,观察有什么现象?思考:茎为什么会变红?这个红色从哪里来?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也知道了家里人栽种的花要定期浇水的原因。通过做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让学生学会了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生活中关于数学、工程、技术等知识,作为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STEM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形成专业化以及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就能让学生保持探索热情。
例如,在拓展关于“做一张再生纸”的主题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促进了科技文化的传播,让学生充满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纸是如何发明的?此时,需要教师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把古代造纸的技术呈现出来。教师小结造纸的过程为:碎纸—搅拌—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