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高唐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山东省高唐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答案:B。解析: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答案:A。解析:《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
A.从众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马太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B。解析: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题目中对解题过程的监视和速度把握属于元认知策略。
5.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6.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答案:C。解析: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其目的是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7.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劳动
D.社会活动
答案:A。解析: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如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等。
9.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A.已有的知识经验
B.问题特征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答案: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熟悉事物的潜在作用会形成功能固着,阻碍对问题的理解。
10.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答案:D。解析: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11.下列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是()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以上三者缺一不可
答案:D。解析: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从客观条件来看,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且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12.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答案:B。解析: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题干中描述的学生害怕社交场合讲话等表现符合恐怖症的特点。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
答案:B。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