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发布:2025-05-10约3.79万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密★启用前

202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二模试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

(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

在规定位置;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子曰:“《诗》可以兴,……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____。”(《论语·阳货》)

(2)________,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________【作者】《屈原列传》)

(3)在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若能保有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能够做

到,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按要求选择。

在文艺创作领域,创作者需有()的洞察力,能从平凡生活中挖掘独特素材。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在文艺长河中熠熠生辉。

①以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②一部优秀作品绝非一蹴而就

③而且在构思时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华丽

④它往往历经创作者反复打磨

⑤而要兼顾内涵与深度

(1)下列成语填入语段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慧眼B.明察秋毫C.洞若观火D.慧眼识珠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A.④①③⑤②B.④①②③⑤C.②④③⑤①D.②④⑤③①

二阅读(70分)

16

(一)(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们阅读吗?

刘伟兵

①当下,许多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可以帮助人们快速阅读完一篇文献、一本书。人们只需将要阅读的

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就能快速得到对该作品的“阅读理解”。而且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还可

以根据读者不同的指令对作品进行各种视角的“解读式阅读”。那么,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们阅读吗?可

以帮助人们节省阅读时间吗?阅读在人工智能时代存在的必要性为何?

②目前,人工智能是如何“阅读”的呢?当我们将一个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就会出现内

容的提炼、书籍大纲的显示、核心内容的摘录等,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似乎拥有“自我意识”般通过具体算

法操作帮助我们快速阅读完一个作品。然而事实上,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并不具有“自我意识”,仅仅具

有意识现象和意识行为。从技术层面而言,人工智能并没有成为主体,其主体性来自人工智能社会化精神

生产中生产出的总体工人现象。

③何为总体工人?马克思曾关注到在机器化大工业生产阶段,由于社会化生产会出现“总体工人”现

象,工人们“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把这一理论应用在人工

智能技术逻辑之中,表现为有的人专门从事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有的人专门从事算法设计,有的人专门

从事模型训练等。人们表面上是面对人工智能这一个体,但是在人工智能个体背后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

的总体工人。在此技术逻辑上,人工智能阅读作品并不是具有个体意识的阅读,而是“总体工人”对作品

数据进行社会化精神生产,是用模型所包含的算法对作品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等。于是,经过人工智能

阅读的作品是作为总体工人精神生产的产物。

④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反映的是数理逻辑的确定性。这是因为,从劳动逻辑的角度,人工智能技术的

劳动对象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其劳动过程依赖的恰恰是算法。算法目前大致可区分为传统算法和

机器学习两类。传统算法主要依靠预定义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