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

发布:2025-05-06约3.8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型一:积累与运用(10分,共5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踌躇(chóuchú)B.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

C.略胜一筹(lüèshèngyīchóu)D.怅然若失(chàngránruòsh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C.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D.通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不仅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写到:“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里的“惠风”指的是______。

4.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真是后生可畏。

B.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真是千钧一发。

C.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堪称模范,但有时过于苛求完美。

D.这部电影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让观众都为之动容。

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题型二:文言文阅读(15分,共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文言文材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学而时习之:______

(2)不亦乐乎: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5分)

题型三:古诗词鉴赏(10分,共2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910题。

【古诗词材料】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5分)

10.请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5分)

题型四:现代文阅读(25分,共5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现代文材料】

1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5分)

12.请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5分)

13.请找出文章中的三个论据,并说明其类型。(5分)

15.请从文章中摘录一个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说明理由。(5分)

题型五:作文(40分,1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文材料】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人选择迎难而上,有人选择绕道而行。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请以“迎难而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要求:

1.立意明确,观点鲜明;

2.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题型八:古诗文阅读(20分,共3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0分)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的题材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题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2)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3)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2分)

题型九:现代文阅读(20分,共2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4分)

(2)请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3分)

2.阅读下面的小说片段,完成小题。(10分)

《小城故事》

内容:在一个偏远的小城里,人们的生活平静而单调。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种宁静。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请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分)

(3)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3分)

题型十: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共3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