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渗漏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1
T/CEATECXXX—2025
建筑工程渗漏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工程渗漏防治的设计、材料、施工、验收和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渗漏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08GB50207GB502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JGJ298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渗漏Leakage
水分通过建筑围护结构或构件的不连续部位渗透的现象。
3.2防水层Waterprooflayer
具有阻隔水渗透功能的构造层。
3.3节点处理Nodetreatment
对建筑变形缝、穿墙管、阴阳角等易渗漏部位的加强措施。
4基本规定
4.1渗漏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4.2防水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协调。
4.3防水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明确防水等级、材料选型及节点构造。
5设计防治措施
5.1防水等级划分
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环境确定防水等级(Ⅰ级/Ⅱ级)。
5.2材料选择
5.2.1防水材料应符合GB18445、GB/T23445等标准要求。
5.2.2优先选用耐老化、抗裂性能优良的材料。
5.3构造设计
5.3.1地下室应采用混凝土自防水与柔性防水层结合的方案。
5.3.2屋面防水应设置不少于两道防水层,坡度≥2%。
5.3.3卫生间地面应设置双层防水层,墙面防水高度≥1.8m。
2
T/CEATECXXX—2025
6材料要求
6.1防水卷材:厚度≥3mm(高分子卷材)、≥4mm(改性沥青卷材)。
6.2防水涂料:固含量≥65%,断裂延伸率≥200%。6.3密封材料:与基层粘结强度≥0.6MPa。
7施工工艺
7.1基层处理
7.1.1基层含水率≤9%(溶剂型涂料)或≤15%(水性涂料)。
7.1.2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半径≥50mm)。
7.2防水层施工
7.2.1卷材铺贴应采用满粘法,搭接宽度≥100mm。
7.2.2涂料施工应分层涂布,每层厚度≤0.6mm。7.3节点处理
7.3.1管道根部增设附加层,高度≥250mm。
7.3.2变形缝处应设置止水带和嵌缝密封。
8质量验收
8.1中间验收
防水层隐蔽前进行闭水试验,蓄水时间≥24h。
8.2竣工验收
8.2.1渗漏检查采用目测法或红外热像仪检测。
8.2.2验收合格标准:无渗漏、无积水、无空鼓。
9维护管理
9.1交付使用后应每半年检查防水层状态。
9.2发现渗漏应在72h内启动维修程序。
3
附录A(资料性)
渗漏防治现场检查记录表(示例)
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处理措施
屋面
卷材搭接
合格
无
T/CEATECXXX—2025
4
T/CEATECXXX—2025
附录B
(资料性)
渗漏检测方法
B.1蓄水试验法:屋面蓄水深度20mm,持续24h。
B.2淋水试验法:外墙以2.5L/(m2·min)流量喷淋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