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干涉法测热膨胀系数.pptx
深圳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历史背景
v迈克尔逊干涉仪由美国物理学家阿
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于
1881年发明。
v1887年,迈克尔逊和爱德华·威廉姆
斯·莫雷使用这种干涉仪进行了著名
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证实了“以
太”并不存在。
v涉及两次诺贝尔奖:1907年和2017年
一实验目的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采用干涉法测量试件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二、实验原理/2.1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
线性热膨胀系数:固体物质的温度每改变1℃时,
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在实际的测量当中,通常测得的是固体材料在室
温T1下的长度L1及其在温度T1至T2之间的伸长量
∆L21就可以得到热膨胀系数,这样得到的线性热膨
胀系数是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
(1)
二实验原理/2.2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
分束镜将入射光分成
两束,一束反射至反
射镜M1,另一束透射
至反射镜M2,在观测
者看来,等效于在前
方有两个光源S1和S2。
S1和S2是相干光源,
在屏形成干涉条纹。
二实验原理/2.3等倾干涉条纹形成
等倾条纹的特征
1、倾角相同的地方构成内
d疏外密同心圆环
2、K=2dcosθ/λ,θ越小,级
数越大
3、在中心附近,cosθ~1,d
没改变λ/2,条纹就冒出或
消失一个
光程和d及θ有关,在d不4、若平面镜不严格垂直,
变时,θ相同地方形成同干涉将兼有等厚和等倾成分,
一级条纹,所以叫等倾干条纹是弯曲的
涉
二实验原理/2.4干涉法测量线膨胀系数
动镜(反射镜3)的位移量∆L与干涉条纹变化的级数N成正比,即:
(2)
将式(2)带入式(1)得:
(3)
三、实验仪器3.1实验仪器
反射镜1
激光器
反射镜2
分束镜扩束镜
反
射
镜
3
观测屏加
温热
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