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分析及防范任务书(知识研究版本).pdf
毕业论文任务书
1.文献检索与查阅:不少于28篇,其中近五年文献不少于18篇,学术期刊不少于18篇,
外文参考文献原则上不少于5篇。
2.毕业设计(论文)调研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调研要求查阅大量文献及参考书,调
研样本量、覆盖范围等参考上一条文献检索与查阅要求。
3.毕业设计图量要求:画图需使用visio等专用画图工具,不要直接用word或wps画
图。图内的文字大小应为五号字大小。
4.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论文字数我院要求8888字以上(字数不含附录、致谢部
分);摘要288-488字;毕业论文(设计)
研究方法:
1)恶意代码样本收集:从各种渠道收集移动终端的恶意代码样本,以便后续分
析。
2)静态代码分析:通过反汇编、反编译等技术对恶意代码进行静态分析,了解
其结构、功能和行为。
3)动态行为分析:在受控环境中执行恶意代码,观察其行为,如网络通讯、文
件操作等。
4)特征提取与分类:提取恶意代码的特征,如API调用、网络地址等,并根据
这些特征对恶意代码进行分类。
5)传播途径研究:分析恶意代码是如何传播到移动终端的,如应用商店、恶意
广告等。
6)防范策略制定: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如加强应用审核、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等。
技术路线:
1)收集移动终端的恶意代码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2)利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对恶意代码进行反汇编、反编译,深入理解其工作机
制。
3)在沙箱或仿真环境中执行恶意代码,动态观察其行为,确保分析过程的安全。
4)提取恶意代码的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分类。
5)研究恶意代码的传播途径,如供应链攻击、社交工程等,提出切断传播途径
的方法。
6)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防范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
7)通过实验验证防范策略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和改进策略。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还需不断关注新的恶意代码趋势和技术发展,确保研究的时效性和
针对性。
6.课程思政:大家要严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严禁买卖、代写论文等。
7.学生应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及时听取指导意见,并将教师指导情况归纳整理形成188
字以上指导记录填报至毕设系统,指导记录每两周至少填报1次
毕业论文结构及内容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结构、章节题目与内容建议
论文题目:《移动终端恶意代码分析及防范》
一、引言
内容:简要介绍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背景、研究意义及当前的研究现状。阐
述为什么研究移动终端恶意代码分析及防范是重要的,以及当前的研究有哪
些不足或待解决的问题。
二、移动终端恶意代码概述
2.1恶意代码定义与分类
o内容:定义什么是恶意代码,并对其进行分类,如病毒、木马、间谍
软件、勒索软件等。
2.2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特点与传播方式
o内容:描述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特点,如隐蔽性、破坏性、传播性等,
以及常见的传播方式,如应用内传播、网络钓鱼等。
2.3移动终端恶意代码发展过程及现状
o内容:简要介绍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发展历史,按平台、年度恶意代
码数量统计及比较。目前,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现状、特点等。
三、移动终端恶意代码分析
3.1恶意代码行为分析
o内容:分析恶意代码在移动终端上的行为,如窃取信息、篡改数据、
破坏系统等。
3.2恶意代码识别技术
o内容:介绍当前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的技术,如静态分析、动
态分析、机器学习等。
3.3案例分析
o内容:选取几个典型的移动终端恶意代码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其工作
原理、危害及防范策略。
四、移动终端恶意代码防范策略
4.1技术防范策略
o内容:提出基于技术的防范策略,如加强应用审核、使用安全沙箱、
实时监控等。
4.2用户行为防范策略
o内容: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出如何防范恶意代码的建议,如提高安全
意识、谨慎下载应用、定期更新系统等。
4.3法律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