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对策建议思考.pdf

发布:2025-05-07约5.4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

对策建议思考

一、研究综述

(一)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基本情况

共建共治共享是基层群众按照国家和法律的规定,进行

自我管理、服务、监督的一种治理模式,具有全民性。

“共建”意味着全民都可以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实现管理

方面的多元化[1]。第一,表现为参与管理的主体多元化,社

区管理不仅包括政府这个传统管理主体,还包括社区居民、

物业等团体,全民参与在管理主体方面改变了政府单一管理

的局面;第二,表现在参与治理的可行性方面,当所有社区

居民都参与到社区管理和建设中,便都能意识到个人管理和

建设社区的义务和责任。

“共治”是指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主体包括政府、社

区居民、物业以及其他管理部门,这些主体都可以参与社区

治理。共治原则强调多元化、包容性的环境条件,在社区治

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不同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多方主

体进行沟通合作,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共享”是指所有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都可以享受社区治

理带来的成果。这种共享成果不仅指物质成果,而且包括公

共利益和公共精神方面的成果;这种成果共享不仅是享受社

区治理之后的成果,也包括治理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和治理之

后的成果转化。要建立共享的治理理念,需要社区治理主体

以社区集体利益为先,组成共同体,正视共享成果的理念。

(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影响

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理论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多元主体

参与社区治理和城市环境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有效解决在城市社区建设方面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各治

理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动也可以促进城市社区的稳定发

展,同时优化利益分配方式,增加社区利益总量。

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推动基层群众自我管

理的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民主自治的体系,弥

补民主自治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社区建设。

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充分调动了各主体参与社区

建设的积极性,优化了治理结构,促进了社区利益整合,营

造了公平公正的社区管理环境,推动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

互动。

(三)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对于社区治理方面可以参考美国社区管理模式。美国是

城市化比较高的国家,在社区治理方面也相对比较成熟。美

国社区治理历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的社区治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起步时期,美国对社区管理采取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的政策,

主要是通过颁布各种法案,增强政府对社区政策的制定力度

和管理力度实现全面干预的目标,另外也增设了很多社区管

理机构,加强社区管理;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

政府开始转变策略,开始保守干预社区管理,弱化对社区的

管理力度,制定社区管理法案,允许自由市场和社区公民参

与社区管理,为社区自主化管理提供条件,城市社区管理服

务中心筹建社区委员会,加强社区的自治力度;第三阶段是

成熟阶段,实现了政府和社区多元管理主体合作的模式,受

到社区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政府开始谋求和多元管理主体

合作,深化社区自治改革,为社区治理和发展提供资金,帮

助社区建设发展。

图1美国社区治理历程图

二、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状

(一)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状及发展状况

199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

步,社区治理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3—2002年,该阶段主要是吸收借鉴国外

的社区管理模式,政府认识到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理

念不成熟,引发了一些问题,当时社区管理的主要任务还停

留在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方面。第二个阶段是2002—2013

年,政府经过不断探索,已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实

际情况的社区管理策略,这个阶段的社区管理不再是简单模

仿国外的模式了,而是加入了更多适合本国的因素,政府不

再以管控为主,开始激发社会大众参与社区自治。第三个阶

段是2013年到现在,这个时期我国对于社区治理模式已经

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主要的任务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深

度促进社区发展,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政府不断进行积极

探索,总结经验,优化社区治理模式和格局。

(二)社区资源共享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就是要求参与社区治理

的主体实现资源共享、利益成果共享的目的,对于社区建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