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试题押题密卷(全国新课标II卷)含解析.doc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考化学试题押题密卷(全国新课标II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工业上电化学法生产硫酸的工艺示意图如图,电池以固体金属氧化物作电解质,该电解质能传导O2-离子,已知S(g)在负极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负极S(g)只发生反应S-6e-+3O2-=SO3
B.该工艺用稀硫酸吸收SO3可提高S(g)的转化率
C.每生产1L浓度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理论上将消耗30mol氧气
D.工艺中稀硫酸浓度增大的原因是水参与电极放电质量减少
2、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水煤气-CH4 B.明矾-KAl(SO4)2·12H2O
C.水玻璃-H2SiO3 D.纯碱-NaHCO3
3、如图是利用试纸、铅笔芯设计的微型实验.以铅笔芯为电极,分别接触表面皿上的试纸,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试纸变蓝
B.KI﹣淀粉试纸变蓝
C.通电时,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电子通过pH试纸到达KI﹣淀粉试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都比较低
B.816O、11
C.H2O分子比H2S分子稳定的原因,是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D.SiO2和Ca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链节:—CH2—CH2—CH2—
B.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C.的名称:1,3—二甲基丁烷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6、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下列转化关系中,甲、乙、丙、丁、戊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其中A为d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乙为液体,丁物质常用于消毒、漂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c>b
B.丙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
C.b、c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2
D.a、b、d形成的化合物中,d的杂化方式是sp3
7、我国科学家设计二氧化碳熔盐捕获及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为电源的正极
B.①②中,捕获CO2时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2O52??4e?==4CO2+O2
D.上述装置存在反应:CO2=====C+O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
B.漂白粉、水玻璃和碱石灰都是混合物
C.纯碱、明矾和干冰都是电解质
D.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9、用多孔石墨电极完成下列实验,下列解释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实验
现象
(i)中a、b两极均有气泡产生
(ii)中b极上析出红色固体
(iii)中b极上析出灰白色固体
A.(i)中,a电极上既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B.电解一段时间后,(i)中溶液浓度不一定会升高
C.(ii)中发生的反应为H2+Cu2+=2H++Cu↓
D.(iii)中发生的反应只可能是2Ag+Cu=2Ag++Cu2+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11、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配制100mL某浓度NaNO3溶液
B.分离溴苯和水混合物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可以实现防止铁钉生锈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B.向NaN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NO2-+2MnO4-+3H2O=5NO3-+2Mn2++6OH-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13、25℃时,改变某醋酸溶液的pH,溶液中c(CH3COO-)与c(CH3COOH)之和始终为0.1mol·L-1,溶液中H+、OH-、CH3COO-及CH3COOH浓度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