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课件.ppt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历史与未来本课程将全面梳理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我们将探讨关键历史事件、政策转变以及这些变化对市场和经济的深远影响。通过本课程,你将了解中国股市如何从最初的试点发展到如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这一过程中经历的起伏与改革。我们还将分析当前趋势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帮助你把握中国股市的脉搏。无论你是金融专业学生还是对资本市场感兴趣的人士,这门课程都将为你提供深入而全面的视角,理解中国股市的独特发展道路。
什么是股市股票市场的定义股票市场是企业发行股票和投资者交易股票的场所,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股市的主要功能股市的主要功能包括: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司治理、提供流动性、价格发现以及风险分散等。它是连接储蓄与投资的桥梁,促进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短缺单位。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等。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跻身全球市值前十的交易所行列。股票市场是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其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股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是我们研究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的基础。
中国股市起步前的资本市场1949-1956年:计划经济转型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将民国时期的资本市场清理整顿,并最终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而全面终止。这一时期资本市场活动基本消失。1957-1978年: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调配资金,企业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需求,没有资本市场的存在空间。1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国有企业开始探索股份制改革,为资本市场的重建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债券发行。中国股市的起步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资本市场的需求逐渐显现,为股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证券市场的初步萌芽(1978-1990)经济改革需求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国有企业面临转型压力,亟需多元化融资渠道股份制试点国务院批准部分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为发行股票创造条件政策支持《关于企业股份制试点的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出台,规范试点工作初步成果一批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为后续正式建立证券市场积累经验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的萌芽主要表现为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国家拨款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多元化融资渠道成为必然选择。尽管这一阶段的证券活动规模很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但它代表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后续股票市场的正式建立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批股票发行(上世纪80年代)首次试点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成为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发行了新中国第一批股票柜台交易最初的股票交易通过银行柜台进行,投资者需要到指定银行排队购买市场反响首批股票发行引起轰动,人们排长队购买,展现了市场对股票的强烈需求规模扩大试点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为建立正式交易所积累了经验这一时期的股票发行具有鲜明的实验性特征。发行规模有限,交易方式简单,但其意义却极为重大。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向社会大众普及了股票投资的概念。从排长队购买股票的场景可以看出,中国民众对投资渠道的渴望。这种热情为后续股票市场的扩大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使政府认识到建立规范化交易场所的必要性。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0年)1990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日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浦东正式宣告成立并开始营业8只首批上市股票包括飞乐音响、延中实业等8只股票成为首批交易品种30家成员券商首批成员包括30家证券公司,构成最初的市场参与主体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它的设立表明中国开始正式构建现代证券市场体系,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交易提供规范化平台。交易所采用电脑撮合交易系统,实现了交易的电子化和自动化,这在当时是一项重大创新。尽管初期规模有限,但其建立的制度框架为后续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成立时间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第二家证券交易所。其成立比上海证券交易所晚半年多,但发展迅速。区位优势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前沿,拥有更灵活的政策环境和更强的创新氛围,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战略定位深交所初期就确立了服务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方向,与上交所形成差异化定位,丰富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层次。创新特色深交所在交易机制、上市规则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