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项目》课件.ppt
广州珠江新城项目概述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中央商务区(CBD)的核心区域,位于天河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作为广州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标志性项目,珠江新城融合了商务、金融、居住、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自1992年规划启动以来,珠江新城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成为展示广州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本项目以山、水、城、人和谐共生为设计理念,打造了一个绿色、智能、人文的现代化城区,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典范。
目录区位与规划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城市中轴线、规划背景与愿景功能分区与交通三大分区、公共交通网络、主次干道、地下空间开发景观与生态系统滨水景观带、公共广场、花城广场、海心沙、绿色走廊建筑与功能住宅与办公分布、商业发展、企业总部、高端酒店、公共配套成效与展望节能创新、经济促进、国际化城区、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区位介绍城市地理中心广州市核心城区地理几何中心天河区核心区域位于天河区与越秀区交界处珠江北岸黄金地段沿珠江流域布局,水岸资源丰富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核心区域,是城市地理几何中心,行政上属于天河区,与越秀区接壤。其区位优势明显,北接广州传统商业中心天河区,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东西连接广州东山与白云新城。作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区域,珠江新城的区位选择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方向性和交通便捷性,成为连接广州传统城区与新兴区域的重要纽带。
珠江新城在广州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中心区域,处于城市发展主轴线上,是广州北优、南拓、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天然景观轴的交汇处,珠江新城成为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周边区域关系北接天河商圈,与传统商业区形成联动南临珠江,与珠江琶醍、海珠区形成视觉对话东连广州东部新城,延续城市发展轴线西接传统城区越秀区,连接历史文脉
区域范围与规模6.6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相当于9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300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等1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积规划住宅人口约10万人30%绿地覆盖率包括公园、广场和滨水区域珠江新城规划范围东起冼村路,西至东风西路,南临珠江,北接天河路,总面积达6.6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约4.8平方公里,道路与绿地占比约30%,形成了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中轴线及核心区划分南北中轴从广州塔经海心沙到花城广场形成主轴轴线建筑群沿轴线分布主要公共建筑与地标公共空间系统以广场和公园串联整个轴线空间视觉焦点轴线两端设置地标性建筑作为视觉终端珠江新城的城市中轴线是广州新中轴的核心段,北起天河路,南至珠江,全长约2.5公里。中轴线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功能区,形成清晰的空间结构。中轴线上布局了花城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重要公共建筑,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市民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
项目规划缘起1980年代末广州城市发展面临空间瓶颈,传统中心区已难以容纳新增功能1990年代初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广州需要新的城市空间承载国际化功能1992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启动珠江新城规划,确定发展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定位1993年通过国际招标确定规划设计方案,正式开启珠江新城建设进程珠江新城项目的规划源于广州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推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广州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需要一个全新的空间载体来承载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商务功能。
1992年规划启动背景城市转型需求广州从传统工商业城市向现代服务业中心转型,需要全新空间载体传统商业中心区已无法满足现代商务功能需求,空间拓展势在必行区域竞争压力深圳特区快速崛起,香港回归在即,广州面临区域中心地位挑战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加剧,广州需提升城市能级与国际影响力发展理念更新国际化城市发展理念传入,CBD建设成为城市现代化标志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等新理念逐渐被引入城市规划领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激发了改革开放的动力,广州作为南方重要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广州市政府决定打造一个代表城市未来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以提升城市竞争力。
开发愿景与目标打造华南地区国际商务中心建设集金融、贸易、信息、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提升广州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塑造广州新城市名片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地标性建筑群,展示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成为城市新中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滨水景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传承广州城市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融入岭南文化元素,保持城市特色,促进文化创新与交流珠江新城的开发愿景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城市新中心,使其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核心功能定位商务办公商业零售居住生活文化设施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