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防疫教育.pptx
高一新生防疫教育
演讲人:
日期:
06
防疫责任与行动
目录
01
防疫基础知识
02
日常防护措施
03
校园防疫专项要求
04
健康管理与心理调适
05
特殊情况应对
01
防疫基础知识
飞沫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体液、疱疹液等,或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接触传播
气溶胶传播
在特定条件下,如空气不流通、密闭环境中,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可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造成远距离传播。
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
传染病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气溶胶)
新冠病毒与变异毒株特点
新冠病毒
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变异毒株
长期影响
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变异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抗药性,可能引发更大的疫情。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长期健康问题,如肺功能下降、免疫系统受损等。
1
2
3
学校防疫的特殊重要性
学生聚集
学校人员密集,一旦有病例出现,容易造成聚集性传播。
防控难度大
学生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员多,疫情防控难度大。
社会影响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一旦在学校爆发,将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02
日常防护措施
选择口罩
建议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确保防护效果。
正确佩戴口罩(选择/佩戴/更换)
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巴完全包裹住,鼻梁处的金属条要压紧。
更换口罩
口罩需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七步洗手法与消毒规范
七步洗手法
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消毒规范
可选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搓洗双手至少20秒,确保手部彻底消毒。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在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保持一定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建议距离至少1米以上。
教室通风
社交距离管理
教室通风与社交距离管理
03
校园防疫专项要求
体温测量
健康状况观察
晨午检记录
报告制度
每日早晨、午间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确保无发热症状。
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校医或指定负责人,并采取隔离措施。
观察学生是否有咳嗽、乏力、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
详细记录每日晨午检情况,确保信息可追溯。
晨午检制度执行要点
突发症状应急处置流程
立即隔离
发现有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立即将其隔离至指定区域。
紧急报告
第一时间向校医或指定负责人报告,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送医就诊
及时联系医疗机构,将疑似病例送往指定医院就诊。
追踪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无异常。
加强餐具消毒,确保食品来源安全,采取分时段就餐制度。
食堂卫生
严格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操作,加强个人防护。
实验室安全
01
02
03
04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宿舍清洁,减少人员聚集。
宿舍管理
定期对宿舍、食堂、实验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公共场所消毒
宿舍/食堂/实验室分区防控
04
健康管理与心理调适
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饮食要清淡、多样化,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规律饮食,均衡营养
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但也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
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免疫力的恢复和提升。
科学作息与免疫力提升
防疫焦虑的自我调节方法
了解科学防疫知识
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科学防疫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积极心理暗示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减少消极情绪的干扰。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或老师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校心理咨询渠道使用指南
了解心理咨询渠道
了解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渠道,如心理咨询热线、网络咨询平台等。
寻求专业帮助
积极参与心理活动
当自我调节无法缓解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减压游戏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1
2
3
05
特殊情况应对
立即隔离
一旦发现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通知学校和当地卫生部门。
配合调查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详细的接触史、症状等信息。
医学观察
在隔离期间,需进行医学观察,确保无相关症状出现,并进行必要的检测。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缓解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确保积极配合。
密接/疑似病例应对预案
线上学习
合理安排时间
心理调适
锻炼身体
在隔离期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学习,确保学业不受影响。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保证学习效率。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与老师和同学沟通,缓解孤独感。
隔离期间学习生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