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百校大联考历史 含解析.docx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中国历史分期
A.原始社会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始皇
答案:D
3.《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班固
D.欧阳修
答案:A
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
答案:A
5.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李自成攻入北京
B.清军入关
C.南明建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A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正确
2.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
答案:正确
3.《资治通鉴》是司马迁编写的。
答案:错误
4.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
答案:正确
5.《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答案:正确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都城是______。
答案:李渊,长安
2.《史记》是西汉时期______所著的纪传体通史。
答案:司马迁
3.元朝时期,______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答案:大都
4.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清朝时期,抗击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是______。
答案:康熙帝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简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
答案:经济基础雄厚、政治制度先进、军事力量强大。
2.列举三国时期的三位著名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答案:曹操(建立魏国)、孙权(建立吴国)、诸葛亮(蜀汉丞相)。
3.简述唐朝繁荣的原因。
答案: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4.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
5.清朝前期,我国疆域的辽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北接西伯利亚,南至南海诸岛,东临太平洋,西越葱岭。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历史意义:为唐朝的鼎盛奠定基础。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答案:政治上:宣扬国威;经济上:促进贸易;文化上:传播中华文明。
3.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军事力量强大、民族融合、统治者重视边疆治理。
4.简述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原因。
答案:政治上:三国各自建立政权;经济上:三国经济相对独立;军事上:三国各有强兵。
5.分析唐朝繁荣的主要原因。
答案: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原因: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影响:为后世提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借鉴。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原因:政治上宣扬国威,经济上促进贸易,文化播中华文明;历史意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张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图。
答案:略
答案:略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设计题:请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时间轴,标注出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时间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略
2.设计题:设计一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图,包括奴隶制、封建制和君主专制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案:略
3.设计题:以唐朝为例,设计一张反映其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成就的示意图。
答案:略
4.设计题:根据所学,设计一张反映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并标注重要地点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略
5.设计题:设计一张反映清朝疆域变化的历史地图,并标注重大历史事件(如康熙帝统一台湾、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略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解释题:请解释“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主要学派观点。
答案:略
2.解释题:简述“丝绸之路”的开通背景及其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略
3.解释题:请解释“文景之治”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