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docx

发布:2025-05-09约2.9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

【摘要】以统编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大单元教学为例,探索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诵读—初步理解—鉴赏—深度探究为步骤,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在引导、总结、比较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经典研习任务群;古诗词教学;鉴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8。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单元,选取了四首作品:《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基于此任务群的要求,笔者最近执教以上四首作品为大单元内容的群诗阅读课,现整理以作探讨。

一、理解诗歌景物,分析描写技巧,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维度。课堂伊始,笔者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梳理四首作品的写景词语,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鉴别、讨论、发言等活动,使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了训练与发展。

导入:《文心雕龙》说“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古人先有心灵思维,然后把情感体验、事物思考创作成佳作名篇,我们阅读这些古诗词,就要体味古人深邃的思想,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朗读四首诗词,你能发现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认为,四首作品代表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四首作品有诗、词、曲三个类型。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一要具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任务化’;二要增强‘整理’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2]。古典诗词是文化艺术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要引导学生把握景物描写技巧,感悟诗词意境和风格。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学习任务。

任务1:朗诵四首作品,找出描写的景物,分析其特点。

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习惯,让学生每周上交一次读书笔记,内容自定,或书写自己的生活感受,或记录所阅读的书籍、古典诗词等内容。有此基础,学生不难找出这四首作品的景物及特点。在课堂上,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生1:《登岳阳楼》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象,洞庭湖把吴、楚两地分开,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特点上,“坼、浮”把洞庭湖写得有力有形,有夸张,有想象。

生2:《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写景。季节是晚秋时节。“似练、如簇”是比喻手法,写景高低结合,有动有静,使金陵山水具有立体感。帆船是彩色的,正在残阳里归家;云彩是淡淡的,白鹭像从银河中飞起。作者运用比喻,把长江水比作星河。

笔者启发学生联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诗句。

生3:《念奴娇·过洞庭》上阕写景,季节是中秋,湖面像玉镜,像玉田,比喻月下湖水明净光洁;用“三万顷”比喻湖面广阔;用“分辉”来比喻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是拟人写法。

任务2:比较四首作品景物的异同?

生4:《登岳阳楼》写了冬天晚上的洞庭湖,景色单一;《念奴娇·过洞庭》写的是中秋月下洞庭湖,有形有声;《桂枝香·金陵怀古》写的是晚秋白天的长江两岸,有色有形有声;杜丽娘看到春天白天的景象,色彩绚丽。写作手法上都用了比喻,有的用拟人、夸张、衬托等。

笔者引导学生要抓住时令景物特点写景物。以上学习任务提取了诗词中的景物词语,分析了景物特点及手法,这正是学习任务群涉及的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寻找抒情语句,感悟作者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事而作的主张,是赋予历代文人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是古典诗词的基本写作特点,对古诗词的情感、技巧进行鉴赏品味,能够有效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任务3:诵读四首作品,找出抒情的句子,感悟作者情感。

笔者引导学生精读,分组探究。

生5:“戎马”两句直抒胸臆,作者登高望远,联想当时北方吐蕃士兵入侵关内,威胁长安,禁不住伤心落泪。《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阙用一个“叹”字直接抒情。《念奴娇·过洞庭》下阙抒情,用“肝肺皆冰雪”比喻自己襟怀坦白,肝胆照人。《游园》中的“付与断井颓垣”“奈何天”,直接抒发了美好景色无人欣赏的惋惜及虚度青春的感伤。

三、知人论世,深度探究诗词的精神内涵,提升思维发展能力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1]8。基于此,笔者选取了三则历史文化背景材料,根据资料设计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任务4:比较四首作品抒发的不同感情,从中有什么发现?(投影展示材料)

材料1唐代宗大历三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