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开头作文.docx
《清明雨上》
晨雾还未散尽,墓碑前的三炷香已升起细烟。爷爷爱吃的糯米团子摆在瓷碟里,青艾的香气混着新翻的泥土味,在潮湿的空气里轻轻摇晃。细雨斜斜地划过石碑上的刻痕,那些被岁月磨得模糊的名字,在水珠里渐渐清晰——原来有些思念,会在这样的日子里,随着春雨一起,漫过记忆的田埂。
《碑前的纸花》
晨露沾湿了墓碑前的纸折百合,奶奶总说这是爷爷最爱看的花。我蹲下身,用指尖抚平花瓣上的褶皱,淡紫色的纹路里还留着去年清明的雨痕。爸爸在旁培新土,铁锹碰着碎石发出细碎的响,惊飞了矮墙上的麻雀——它们扑棱翅膀时,带落了枝桠间的柳絮,像爷爷抽烟时飘散的白灰,轻轻落在碑脚的青苔上。
《柳叶绿时》
村口的老柳树又抽出新芽,妈妈折下几枝编作环,戴在我和弟弟头上。坟前的供品冒着热气,是爷爷生前最爱的红烧肉,油脂在青瓷碗里晃啊晃,映着天空的云。弟弟不懂事,追着蝴蝶跑远了,妈妈却忽然笑了:“你爷爷当年追着你跑,也是这么大声笑的。”风过时,柳条扫过石碑,像谁在轻轻拍打岁月的门。
《春草漫过》
清明的风总带着青草的涩,奶奶跪在坟前拔野草,指尖被叶片划出道红痕。她对着墓碑喃喃:“老头子,你走后这地儿草长得比咱家菜园还旺。”我递过装酒的瓷盏,看她颤巍巍倒酒,酒液渗进泥土,惊起几只黑色的蚂蚁。远处传来牧童的短笛声,断断续续,像奶奶没说完的话,散在蒲公英的白絮里。
《雨丝里的照片》
玻璃相框上蒙着水汽,照片里的外公穿着洗旧的蓝布衫,笑得像晒暖的棉花。妈妈用袖口擦了又擦,水珠顺着相框边缘滴落,在供桌上砸出细小的坑。香灰簌簌落在她肩头,像落了场无声的雪。我忽然想起,外公临终前塞给我的薄荷糖,此刻正躺在供碟里,糖纸在细雨中泛着微光,像他当年温暖的掌心。
《纸灰飞天》
爸爸点燃纸钱时,火星子蹦上天空,惊起几只栖息的燕。纸灰乘着风打旋儿,有的落在新栽的柏树苗上,有的沾在我的校服袖口。奶奶说这是爷爷在收礼物,我便盯着那些飞舞的灰烬,想找出哪一片是他当年给我折的纸船。远处的山峦浸在雾里,像幅被泪水洇湿的水墨画,而我们的思念,正随着青烟,慢慢爬上春天的眉梢。
《艾香漫过清明》
竹蒸笼掀开的刹那,青艾的苦香裹着水汽涌出来。奶奶把刚蒸好的青团摆上瓷盘,糯米皮泛着翡翠光泽,像极了爷爷最后一次上山时,她别在鬓角的那朵艾草花。碑前的烛火在风里摇晃,映得供品上的露珠忽明忽暗,仿佛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都化在了这口绵密的甜里。
《碑角的纸幡》
爸爸用红绳把新纸幡系在碑顶,风过时,五彩的纸片哗啦啦响,惊飞了蹲在坟头的麻雀。他蹲下身,用袖口擦去石碑上的青苔,指尖划过“先父”二字时,突然顿了顿:“你爷爷当年教我写这两个字,手比现在还抖。”远处的麦田翻着绿浪,纸幡的影子落在他发间,像落了层未化的春雪。
《童言里的清明》
表弟蹲在坟前戳蚂蚁,突然指着墓碑喊:“妈妈,爷爷的名字在‘长草’!”姑姑笑出声,眼角却泛着水光:“那是岁月在跟爷爷说话呢。”她往供碟里添了颗水果糖——爷爷生前总把糖藏在裤兜,听见我们跑过来,就“哗啦”倒出一把。纸灰落在表弟的球鞋上,像撒了把星星的碎屑。
《雨中的供品》
油纸伞罩住墓碑前的青瓷碗,雨水顺着伞骨滴成串,把碗里的红烧肉泡得发白。妈妈叹了口气:“你外公最馋这口热乎的。”她重新换了双筷子,竹筷碰着碗沿的声响,混着远处扫墓人的低谈,在湿润的空气里荡开。我摸着伞柄上的雕花,突然想起外公临终前,塞给我的那把旧油纸伞。
《蒲公英的信》
奶奶把蒲公英种子撒在坟头,白色的绒毛乘着风,轻轻落在新刻的碑铭上。“你爷爷年轻时总说,等老了要去远方看蒲公英海。”她的手指划过碑上的日期,指甲缝里还留着掐艾草时的绿渍。纸蝶在低空盘旋,掠过她斑白的鬓角,恍惚间,仿佛是爷爷托春风,送来了迟到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