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一、背景分析:
落实“立德树人”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心素养是国
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的体育课堂十分重视运动技能的形成,甚至是把
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所在,从而出现了忽视学生体能的发展需求,一味
的灌输技术的动作要领和练习的要求。271体育教育认为,运动技术仅仅是体育
教育的载体,绝不是目的,学生通过运动认知、运动技能的形成来实现学生作为
一个健全的人所应该成长到的地方,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但是,
我们不是说课堂不要知识、技术、技能。课堂上我们以技术、技能的提高为载体,
以学生身体素质、体能的提高为方向,以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心素养的提
高为目的,全面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课标分析:
《课标》水平五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必修内容。其中,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
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
至少必修1学分。是因为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石,是其他运动进行体能训练
的重要手段,因而被称为“运动之母二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本
节课以“身体功能性训练”为课题与“田径类项目”一样,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
质及体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健康及
身体素质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及组织、
引领、纠正的作用。通过各种学习情境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使学
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运动的兴趣,积极主动锻炼身体,发展学生
的反应、爆发、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不怕苦、
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身体运动功能性训练是从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出发,按照人体功能解剖的结构
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模式训练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
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身体功能训练以其方法简单、锻炼价值
高、趣性强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深
受学生的喜爱。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提高”的效果。
四、课的设计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热身部分;第二,身体功能性训练部分;第三,放松部分。身体功能
性训练中设计有绳梯练习、小栏架练习、踏板练习、核心力量瑜(伽球和哑铃)
练习四个部分,每个动作所设计到的肌肉群都比较多。所以,技术动作顺序打破
室外课的教学规矩(先上肢后下肢),将上下肢的一些技术动作穿插起来进行练
习是为了让某些肌肉群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教学中设有单人练习、双人练习,
形式多变的练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增强学生团结互助。配以音乐能
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有先讲解后练习的,也有先
练习后设问的。这种直观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探索欲和加大了学生练习动作的积极
性。在没完成一部分练习时,小组长都组织一次脉搏测验(10S)以确定本部分
的运动强度,衡量师傅达到学习目标要求。身体功能性练习能保证学生达到体育
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满足心肺功能的训练要求,全
面强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功能,从而不断满足《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的全面要求。
,:’:
习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内
容
学1.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练习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发展体能。
习
2.培养吃苦耐劳、敢于挑战自我的优秀品质,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目
标
场
地
器室内绳梯小栏架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