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docx
1、RTK技术的应用
1)控制测量。为满足工程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工程测量控制网具有控制面积大、精度高、使用频繁等特点,譬如,城市Ⅰ、Ⅱ、Ⅲ级导线点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经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导线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还需事后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返工。应用RTK技术则无论是在作业精度,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GPS静态测量,点间不需通视,因此,RTK技术在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建筑工程等的工程控制测量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2)采用GPSRTK测量技术施测地形图。根据RTK技术地形测量的特点,以RTK基准框架网点为基础,分别架设GPS基准站,使用1+2工作模式,用2套GPSRTK接收机作为流动站进行测量。由于所用GPSRTK系统的发射电台只有4W,中途不需更换电池,就可使用1天。流动站在第1次测量时,需在一已知点上进行测量,其测量结果与已知点进行比较,从而检查RTK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及基准站坐标输入是否正确,最后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计算机,可及时精确地获得地形图信息。
3)线路中线定线。RTK测量技术用于工程线路中线定线测量,如市政道路中线、电力线中线、渠道中线定线或放样测量。定线测量可直接利用手簿获取拐点或IP点的坐标。而放样工作一人也可完成,将线路参数如线路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入RTK的外业控制器,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即能按桩号也可按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放样时屏幕上有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误差小于设定的为止。
4)建筑物规划放线。建筑物规划放线,放线点既要满足建筑物设计规划条件的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放样精度要求较高。使用RTK进行建筑物放样时需要注意检查建筑物本身的几何关系,对于短边,其相对关系较难满足,在放样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点位的收敛精度,如果点位收敛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强制测量可能带来较大的点位误差。在点位精度收敛高的情况下,用RTK进行规划放线一般能满足要求。
5)用地测量。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点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在土地分类及权属调查时,应用RTK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限、土地分类修测,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6)像控点测量。像控点测量是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主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方法要布设大量的导线来测量部分平高点,内业有时还要加密。采用RTK技术测量,只需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架设基准站,(若测区内或测区附近无高等级控制点,可先加密),流动站直接测量各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对不易设站的像控点,可采用手簿提供的交会法等间接的方法测量。像控点的精度要求对于RTK测量来说是不难达到的。与传统作业相比较,它不需要逐级布设控制点;与静态GPS测量相比,缩短了作业时间,因而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功效至少提高3倍~5倍。
2、公路测量重点中线放样
1)导线点坐标复测。目前,高速公路的施工设计单位仅提供给施工单位导线控制桩及坐标。施工单位进场后,由设计单位进行交桩,必须使用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全站仪对导线点进行复核联测。在测量前要对设计院交桩的水准点、导线点进行闭合,确认准确无误后进行临时水准点及导线点的引设。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道路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当该路段导线点观测角和相邻导线点边长都已实测完成,导线点复测的外业工作基本宣告结束。接下来进行导线点坐标复测计算。通常来说,用前两个导线点和最后两个导线点为已知边进行方位角闭合计算。根据坐标和导线长度计算导线精度,看其是否满足导线要求的精度。如果满足精度要求,说明导线测量准确,整理出导线点成果表同时做好下一步测量的准备工作。
2)主要中桩放样。现阶段我国道路测量放样的主要方法是以某相距最近的导线点为测站,后视相邻导线点,拨角测距放出该中桩点,观测角和距离是以这三点的坐标计算得出的。根据现有的一些测量问题,测量工程师在放样中桩时一般会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放完一个中桩点后,必须进行仪器归零校核,归零误差应在限差之内。二是测站导线点到所放中桩点距离小于到后视导线点距离。只有注意多方面的影响,合理的操作才能准确的放出中桩来。
3)中桩穿线。其实,中桩穿线的过程与导线点复核测量方法大致相同,而衡量中线是否合格则是检验路线的各种技术参数,通俗点说就是看直线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曲线点是否在一条曲线上。根据导线点放出的中桩是否满足路线走向的各种技术参数呢?而事实上误差仍然难免,应详细记录穿线过程的各种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中桩穿线如有不符合的情况,应以缓直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