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柑橘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理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5-08约1.08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团体标准《柑橘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理技术规

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根据《广西农业农村产业振兴促进会关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区乡村绿化美化技术规

程等5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桂农促会技〔2025〕3号)文件要求,本标准由广西

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目的与意义

截至2022年,广西柑橘种植面积已达948万亩,产量突破1868万吨,在全国柑

橘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广西柑橘产业饱受规划无序的困扰,种植品种繁

多,砂糖橘、沃柑、蜜橘、脐橙等占据主要种植份额,但品种结构不合理,热门品种

扎堆种植,特色品种开发不足。种植区域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梧州、贺州等地,

缺乏科学布局,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导致部分地区柑橘

生长受限,品质难以保证。种植规模虽大,但多为小农户分散经营,户均种植面积不

足5亩,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采购农资、销售产品等环节缺乏议价能力。同时,果

园管理方式粗放,多依赖人工经验,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频发。加之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8%~10%,

农资价格上涨10%~15%,柑橘品质却参差不齐,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广西柑橘在市

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引入新技术、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与管理方式迫在眉睫。

国家和地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加快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提升农业智慧化

管理水平列为重要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平台的构建已日臻成熟。

市面上出现多种功能强大、稳定性高的农业物联网平台,能实现对各类传感器数据的

高效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同时,传感器技术不断进步,能够采集丰富、准确的

农业环境数据指标,如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空气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病虫害发生

情况等。这些技术成果相互配合,为柑橘种植物联网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能

够开启广西柑橘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大门,打破传统粗放式管理的局限。运用柑橘水肥

一体化物联网管理技术,借助精准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对施肥与灌溉环节进行精细化

1

调控。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养分传感器,实时掌握果园环境参数,依据数据自动控

制灌溉设备、施肥系统,精确控制水肥供给,实现了柑橘种植从凭经验到依数据、从

人工操作到智能管控的转变。这不仅能有效削减劳动力成本与农资的浪费,提高生产

效率,还能显著提升柑橘的产量与品质,预计产量可提升15%~20%,优质果率提高

20%~30%,从而全方位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户增加收入,为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人团队在实施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柑橘提质增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

示范》的过程中,对柑橘的生长规律、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以及需肥规律进行了

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柑橘在春梢期对氮肥需求较大,以促进新梢生长;在花期需补

充磷、钾肥,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期则需大量钾元素,提升果实品质。通过在多个

果园设置长期监测点,收集大量实地数据,并结合实验室分析,详细掌握了不同品种

柑橘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根系生长特点等关键信息。通过对这些大量数据的

分析,结合物联网平台,已经成功构建一套适合广西地区的柑橘种植精准管理模型,

并在示范果园中进行实践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产量提升20%,优质果率提高30%,

有效提升了柑橘管理效率,为物联网技术在广西柑橘产业中的落地应用提供了有力保

障。

三、主要起草过程

(一)成立标准编写组

团体标准《柑橘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理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

治区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标准编写组,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

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标准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

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定向征求意见等,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

善,标准发布后,组织相关单位、企业和农民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

解读,让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柑

橘水肥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该团体标准提出修

正意见。

(二)已发布相关标准

在中国标准服务网(/cssn/index)查询与“物联网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