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稻稻飞虱监测与防治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5-07约5.3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5323/TXXXXX—2023

PAGEI

ICS65.020.20

B31

DB5323

楚雄州地方标准

DB5323/TXXXX—2023

楚雄州水稻稻飞虱监测与防治技术规范

2023-XX-XX发布

2023-XX-XX实施

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楚雄彝族自治州植保植检站提出。

本文件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轴、邓奇睿、张华伟、胡倩、王泽秀、普学宏、冷莉芳、徐家斌、戴常德、王加萍、张琼芝、毕建忠、王婷、王贵斌。

本文件所确定的技术指标按绿色食品A级标准执行。

本文件附录A、B、C是规范性附录。

楚雄州水稻稻飞虱监测与防治技术规范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稻生产中灰飞虱(LaodelpharStriatellus(Fallen))、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i)三种水稻稻飞虱的(稻飞虱越冬、灯光诱测、田间虫量调查方法和药剂防治技术)田间虫量调查方法和药剂防治技术,本规程适用于楚雄州水稻种植区。

本标准适用于楚雄州境内海拔1500~1850米的中海拔水稻种植区生产与管理,其他相似生态类型稻区亦可参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稿)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94-1995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NY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稻飞虱

属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名秧虱子、火蠓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危害水稻的常见稻飞虱种类有灰飞虱(LaodelpharStriatellus(Fallen))、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i)3种,楚雄州危害较重的是白背飞虱。

3.2环境条件

对水稻的生长和品质有影响的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空气质量、灌溉水、土壤等环境因子。

3.3带药下田

指在水稻秧苗移栽前,于秧田喷施杀虫、防病药剂,兼防秧田和大田前期病虫害,达到省工、省药、及时防病虫目的的一种施药方式。

3.4健身栽培

指一切有利于水稻健壮生长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

3.5统防统治

在防治如稻飞虱、螟虫等活动性较强的农业害虫时,为保证防效,对相邻近的多块农田及沟渠田埂在统一测报手段、统一防治技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药剂、统一组织发动的基础上,采取一致的施药措施进行防治。

3.6抗病品种

选用抗虫、抗病、品质优良的水稻高产、稳产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S4404.1-1996标准耍求。

4.越冬虫源

4.1时间

分别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的1-2月各1次。使用GPS定位,确定实际调查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4.2方法

越冬虫源调查:采用扫网和盘刮(瓷盘规格30mm×40mm)方法相结合,每1个点扫网100网(来回为1网),盘刮不少于20㎡。每年12月和次年1月、2月分别进行一次,并记录越冬虫量(成虫或若虫)、越冬场所、寄主植物和取样方法等。目标区域稻田面积不少于667㎡。

4.3越冬调查结果

将越冬调查结果载入“稻飞虱越冬调查记载表”(表1)。

表1XX年稻飞虱越冬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寄主类型

取样面积

成虫数

若虫数

合计

折合亩虫量(头/667m2)

长翅型

短翅型

小计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小计

低龄

高龄

5.灯光诱测调查

从早发年份成虫初见期前10天开始(建议3月1日),至常年终见后10天结束。选用自动虫情测报灯,用标准测报灯光源。紧靠稻田安装,周围无大建筑物和丛林,同时应远离路灯等大照明光源。

5.1观测方法

逐日将诱得的成虫计数,并区别种类和性别。虫量很大时,可分格取样,折算总虫数。同时记录点灯时的天气状况。

5.2灯诱结果

灯诱结果载入“稻飞虱灯诱逐日记载表”(表2)。

表2XX年稻飞虱灯诱逐日记载表

诱测

日期

数量(头)

备注

灰飞虱

白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