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知识 34:心律失常学习资料.ppt
三)机制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而引起。四)心电图特点: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AVB):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P波都能下传心室。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P-R间期﹥0.20″;(2)P-R间期﹤0.20″,但与过去ECG相比,心率相近情况下,P-R间期延长了0.04″。I°-AVB的阻滞部位大多在房室结、房室束的近端,很少位于房室束上,预后较好。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一部分来自心房的激动被阻滞,不能下传心室。II°AVB也称为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两型:II°-IAVB莫氏I型(文氏型)II°-IIAVB莫氏II型(1)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脱落。又称为文氏现象。文氏现象: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中任何部位的传导逐搏减慢,最后发生传导中断。这类传导中断的现象,称为文氏现象。每完成一次循环,为一文氏周期。每一文氏周期有时较恒定,有时亦有长短变化。(2)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1)P-R间期恒定;2)部分P波后脱漏QRS波群。II°-IIAVB较易发展为III°AVB,预后较差。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连续≥2个的P波因阻滞而未能下传心室者,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3:1、4:1、5:1下传等。通常以P波数与下传数的比例来表示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II°-AVB):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均被阻滞,不能下传心室。(1)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各有其规律性(房跳房,室跳室,房率﹥室率);(2)室率慢,其频率和QRS形态由阻滞部位决定,出现阻滞部位以下逸搏心律。一)定义:正常心脏激动沿房室束及束支下传,相继引起室间隔及心室壁除极。若激动不能正常地经由左、右束支抵达两侧心室内膜,从而使室间隔及心室壁的除极程序发生改变。便称之为束支传导阻滞。七、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二)束支的解剖学特点:正常情况下,左、右束支应同时开始激动两侧心肌。如一侧传导时间较对侧延迟了0.04~0.05″以上,则延迟侧的心肌即由对侧激动通过室间隔心肌来兴奋,产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ECG上诊断为该侧束支传导阻滞。三)分类:按阻滞的部位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按阻滞的程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1、右束支传导阻滞:(1)QRS波群时间≥0.12″;(2)QRS波群形态:V1V2开始部分正常,终末部分出现宽大粗钝的R′波,呈rsR′或rSR′型,即M型;V5V6出现宽阔粗钝的S波≥0.04″呈qRs型或RS型;(3)继发性ST-T改变。(具有以上特征,但QRS时间<0.12″,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左束支传导阻滞:(1)QRS波群时间≥0.12″;(2)QRS波群形态:V1V2呈宽大而深的QS或rS波;ΙaVLV5V6呈宽阔粗钝并有切迹的R波,无Q波;(3)继发性ST-T改变。(具有以上特征,但QRS时间<0.12″,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电轴左偏–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