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第一章 美之初体验:美育概述.pptx
大学美育主讲人
第一章美之初体验:美育概述第二章鬼斧神工的杰作:自然之美第三章温暖人心的力量:社会之美第四章字里行间的智慧:文学之美第六章曼妙绝伦的舞姿:舞蹈之美第七章聚光灯下的人生:戏剧之美第八章五彩缤纷的世界:绘画之美第九章光影流转的传奇:影视之美目录第五章触动心灵的旋律:音乐之美第十章时代智慧的结晶:科技之美第十一章中华经典荟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第一章美之初体验美育概述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启迪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还能让我们遨游在美的海洋中,领略雄壮瑰丽的自然美景,聆听幽远缥缈的天籁之音,品味如梦如幻的舞台人生,观赏笔简意繁的山水之作……从而将美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项目引言
任务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美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2.了解美学的发展脉络。3.理解美育的概念与作用以及审美活动的含义与特征。4.了解美育与素质教育、廉政教育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并从中发现美,学会欣赏美。2.能够在审美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任务目标素质目标1.了解中华美学思想,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2.在欣赏精美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思政目标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2.学习廉政文化,践行廉洁风尚,传播廉洁理念。
01/第一节美是什么02/第二节美学的发展脉络第一章目录03/第三节美育的作用与审美活动04/第四节美育与素质教育、廉政教育的关系
美是什么一
项目导入听一听撒贝宁口中的美
美: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事物美感美的享受当人们看到池塘中亭亭玉立的莲花时,便会联想到洁身自好的美好品格;当人们看到苍翠挺拔的竹子时,便会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之心。人们眼中的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一、美的本质这些是人们产生美感的基础,能在不知不觉间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其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感染。
一、美的本质客观事物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发生了积极向上的变化美和谐流畅的琴声悦耳的鸟鸣声欢快爽朗的笑声虚伪的谎言刺耳的刹车声客观事物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发生了消极的变化丑积极性:人们区分美丑的根本标准。荒唐的迷信思想
现实生活中,美时时都有,处处都有。我们可以徜徉其中,去观察、去聆听,去发现……当然,美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更为精彩。艺术家们通过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影视、雕塑、建筑、工艺、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表达人的情感、体现人的审美趣味,构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长廊”。一、美的本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艺术虽然是一种能够充分反映美的文化样式,但不是所有美的事物都能被看作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只有将自然美和生活美进行再创造才能构成艺术,没有经过加工和再创造的自然美和生活美都不能称为艺术。一、美的本质点击此处播放微课千姿百态的美
三、美的特征美有哪些特征?分别概括美的各个特征。美的特征形象性感染性认同性时空性创造性
(一)形象性二、美的特征美的事物是可以被感知的,它以具体的感性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使欣赏者获得对美的直观感受。无论是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还是敦煌莫高窟中斑斓的色彩,或是米开朗琪罗笔下大幅壁画震撼、悲壮的气势,都是通过鲜明生动的感性形象呈现出来的。即使是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美,实际上也离不开感性的形态,仍然需要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言谈举止等来体现。雄伟的泰山社会实践
(二)感染性二、美的特征美的感染性:美能够以情感人,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无论是观赏壮丽的瀑布景观,还是倾听美妙悦耳的音乐,都会使人陶醉。壮丽的黄果树瀑布
(三)认同性二、美的特征美的认同性:虽然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美的具体评价标准有所不同,但美仍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同性。苏州园林崇尚自然是古今中国人普遍认可的审美趣味,因此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人们一直追求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偏好山水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园林风格。
(三)认同性二、美的特征人品德高尚助人为乐被世人赞美自私冷漠伤害他人被人们厌弃雷锋
(四)时空性二、美的特征美的时空性:任何美的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因此美具有时空性。美在时间上的体现-春天百花齐放美的时空性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四)时空性二、美的特征美在时间上的体现-秋天待收的苹果
二、美的特征(四)时空性美在空间上的体现-北方的茫茫的草原
二、美的特征(四)时空性美在空间上的体现-烟雨蒙蒙的江南古镇
二、美的特征(四)时空性美有时只出现在特定的时空中。优美的歌声在图书馆就变成了噪音
二、美的特征(五)创造性美的创造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美在人们生活中不断被创新、优化和完善。美的创造性是人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