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路基工程》征求意见稿.pdf
T/CASMESXXXX—2025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路基工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施工准备、路基施工工艺、排水与防护、质量
控制与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基subgrade
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图纸会审与交底
4.1.1.1施工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及相关参建单位进行施工图纸会审,重点核对路基断面形式、高
程控制点、地质条件等关键参数。图纸存在的疑问或冲突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形成会审记录。
4.1.1.2技术交底宜采用分级形式实施。项目总工程师应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总体交底,明确技术路
线及质量目标;现场技术负责人应向作业班组进行分项交底,涵盖工艺要求、验收标准及安全措施。
4.1.2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方案
4.1.2.1施工组织设计应基于工程规模、地质条件编制,明确填筑、开挖、排水等工序流程及资源配
置计划,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4.1.2.2涉及软基处理、高填方路基等特殊工程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应
通过评审后方可实施。
4.1.3测量与试验准备
4.1.3.1测量人员应复核设计控制点坐标及高程,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现场设置的永久性或半永久
性控制桩应标识保护范围。
4.1.3.2试验室应完成填筑材料的击实试验、CBR值测定等土工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
等参数,形成试验报告作为施工依据。
4.2现场准备
4.2.1场地清理
4.2.1.1施工前应对路基范围内的地表附着物进行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既有管线、
电缆等地下设施应由产权单位迁移或保护,并留存影像记录。
1
T/CASMESXXXX—2025
4.2.1.2场地内积水、淤泥等不良区域应优先排水疏干,必要时可采取换填或晾晒措施。
4.2.2施工测量放线
4.2.2.1测量放线应以中线、边线及高程控制为核心,每20m~30m布设一组边桩,弯道及变坡点
应加密控制点。
4.2.2.2放线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中线偏差不宜超过±50mm,高程允许偏差为±10mm。坡脚线、
排水沟等关键界线应撒灰线或插设标志杆。
4.2.2.3应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控制点进行施工测量放线,测量精度应符合GB50026的规定。
4.2.3临时设施布置
4.2.3.1施工便道宜沿路基外侧布设,宽度不宜小于4m,并采用碎石或渣土硬化,确保雨季通行能
力。
4.2.3.2临时排水系统应与永久排水设施衔接,两侧临时排水沟断面尺寸应依据汇水面积计算确定。
4.2.3.3材料堆放区、机械停放区应远离边坡及敏感区域,并采取防尘、防雨覆盖措施。
4.3材料与设备准备
4.3.1填筑材料管理
4.3.1.1路基填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土质类别、颗粒级配及有机质含量要求,不应使用淤泥、冻土、
膨胀土等不合格材料。
4.3.1.2填料进场前应抽样检测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含水率过高时应翻晒,过
低时可洒水闷料。
4.3.1.3材料应分区分类堆放,并设置标识牌标明名称、来源及检测状态。
4.3.2施工机械配置
4.3.2.1主要机械设备应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静压、振动)、平地机、自卸车等,其规格
及数量应满足分层填筑、连续作业需求。
4.3.2.2压路机选型应与填料类型匹配,黏性土宜采用凸块式振动压路机,砂性土可采用轮胎压路机。
4.3.2.3设备进场前应检查性能状况,特种设备应提供检验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