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权威押题预测 语文(新八省专用03)(考试版).docx
PAGE2/NUMPAGES2
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语文(新八省专用)0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35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历时七年,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完工。作为国家级战略项目,深中通道不仅贯通了珠江口两岸,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
深中通道是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主骨架最关键的一“横”,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它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其中“岛”指的就是东、西两座人工岛。深中通道的东人工岛海陆两栖,是中国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也是整个深中通道的东端起点;西人工岛卧于海中,一头承着桥,一头连着隧,运用了中国人首创的造岛工艺,实现了桥隧转换。
2016年12月,海上大跨径桥梁与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的重要过渡——西人工岛率先开工建设。作为深中通道全线在伶仃洋上落下的“第一子”,西人工岛对深中通道整体的稳定性和进展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西人工岛施工海域水深泥厚,传统的“围堤吹填”工艺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因此工程团队创新提出了全新的大型深插式钢圆筒围岛方案,将57个钢圆筒打设入海,形成止水围护结构快速形成岛体。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部长刘帅介绍说:“用传统的成岛工艺可能要2到3年时间,而我们使用的是快速成岛技术,只用了四个半月就完成了西人工岛的建设。”在茫茫外海建成一座巨大的人工岛,创造了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
东人工岛及堰筑段隧道处于既有广深沿江高速下方,在其40跨桥墩承台海域范围内填海筑岛,为国内首次采用深厚淤泥地层桥下回填砂施工技术。广深沿江高速为珠三角东部城市群核心通道之一,交通运输压力大,为确保建设过程中沿江高速桥梁的安全运营,筑岛施工对桥墩产生的位移允许范围仅为5毫米,且在既有桥梁桥墩两侧进行对称分层填筑,必须做到受力均匀,否则很容易造成偏载,从而导致桥墩位移,这对技术和施工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针对这个工程难点,中铁隧道局深中通道东人工岛项目工程部副部长林冰介绍说:“我们团队采取了‘抽条+裙边’的高压旋喷桩,进行了土体加固,然后在基坑两侧进行锁扣钢管桩以及止水帷幕施工。同时,在向下开挖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钢支撑伺服数控系统等一系列主动控制措施,确保了广深沿江高速桥梁变形值小于1.8毫米。”
深中通道双岛建设,秉承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引领技术攻关,推动“海上丝路”建设,助力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通道建设深度融合。它的成功,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必将载入中国乃至世界工程史册。
(摘编自人民网《鲲鹏双生,伶仃巨变——探访深中通道的双岛智慧》)
材料二:
桥梁所实现的跨越是人类世界最珍贵的精神之一。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人类的第一座桥梁,或许是一棵倒下的大树,或许是一块坍塌的石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字记载的桥梁是建于商代的“钜桥”。随后,各种类型的桥梁不断出现。
毫无疑问,桥梁发展史,就是人类追求桥梁跨径不断增大的历史,也是桥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
一定意义上来说,桥梁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中国桥梁发展犹如一道长河源远流长,古代中国的桥梁建设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中国桥梁建设技术曾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中国的石拱桥赵州桥更是享誉世界,其跨径达到37米。中国在公元600年就建造了跨径约60米的铁链吊桥。从13世纪起,中国科技就开始停滞不前,神州大地上全是以木石为原料的梁桥和拱桥。
西方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进步,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将桥梁建设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水平。1779年,英国建成了一座跨径30米的铸铁拱桥。1877年,法国和葡萄牙建设了一些主跨超过100米的铁拱桥。
1931年以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命名的1067米悬索桥是人类首次建造的一跃跨过1000米的结构物,它直接推动了比它更长更有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的建设。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跨径悬索桥几乎都集中在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