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优质高中地理教学课件 地理新高考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附例题解析.pdf

发布:2025-05-02约1.31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知识点15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知识点16大气热力环流

图像突破5等压线、等压面图的判读

知识点15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教材知识萃取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可用四种辐射、三个环节、两个作用说明,见下图。

(1)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其中,太阳辐射为

短波辐射,其他三种为长波辐射。

(2)三个环节: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部分到达地表,故而“太阳暖大地”,即环

节1;由于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强,故而“地面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的热源),即环节2;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故而“大

气暖大地”,即环节3。

(3)两个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即

削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1]______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的补偿作用,即大气对地

保温

面起[2]______作用。

2.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化为上图所示。太阳辐射状况(甲)、地面状况(乙)和大气

状况(丙)共同影响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

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由低纬度向高纬

辐射

递减

度[3]______的规律,在时间上具有夏季多、冬季少的特点

状况

续表

地面最具复杂性,它包括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山地走向与坡向、地表反射率

状况等状况。地面状况的差异导致太阳辐射分布状况更加复杂

透明度

主要包括大气成分和大气[4]________等状况。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水

蒸气有利于大气吸收红外线,增强温室效应;大气透明度与海拔、天气

大气

(阴晴等)、大气中尘埃和污染物的含量相关,大气透明度较低时,大气

状况

一方面能够在以热量输入为主的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另一方面能

够在以热量输出为主的夜间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以上三种状况共同影响各地的大气受热过程,是各地冷热不均和大气运动的重要原因。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②分析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现象原因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冬季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

的夜晚易出现霜冻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但保温作用也弱

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2)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

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

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大气受热过程与昼夜温差

[人教必修1-P35图2.10变式]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为适

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图1示意“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

月后,“太阳翼”接收辐射,首次醒来的景观。图2为地球表面大气热量交换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