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营养学1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ppt

发布:2025-05-03约1.48万字共9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吸收与代谢3.缺乏与过量(1)硒缺乏①克山病②大骨节病(2)硒过量过量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头发变干、变脆、易断裂及脱落;肢端麻木、抽搐,甚至偏瘫,严重时可致死亡。4.食物来源硒在食物中的含量差别很大,这主要与所在区域内土壤与水体中的硒含量有关。通常海产品和动物内脏(肝脏、肾脏)、肉类是硒的良好来源。营养学家提倡补充有机硒,如硒酵母、硒蛋、富硒蘑菇、富硒麦芽、富硒天麻、富硒茶叶、富硒大米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为成人50μg/d。第六节维生素维生素是指人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不参与机体构成也不提供能量的物质。一、概述维生素的共同特点分类(1)脂溶性维生素(2)水溶性维生素二、维生素A1.生理功能(1)参与感光物质构成,维持夜间正常视力(2)维持上皮组织细胞健康(3)维持骨骼正常,促进生长发育(4)清除自由基、抗癌作用(5)增强免疫能力(6)维持正常生殖功能此外,维生素A缺乏引起活性下降的各种酶中有些是合成类固醇所必需的。2.吸收与代谢3.缺乏与过量(1)维生素A缺乏症①眼部症状: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眼干燥症,角膜软化,严重者可致失明。②皮肤症状:黏膜、上皮干燥,增生,毛囊角化。③骨骼系统:骨组织停止生长,发育受阻。④某些功能降低: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⑤其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及失眠。(2)维生素A过量①急性中毒:成人一次或多次连续摄入超过推荐摄入量(RNI)的100倍、儿童超过RNI的20倍即可发生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觉模糊、嗜睡、厌食等症状。②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常见,当维生素A使用剂量超过RNI的10倍以上时就可发生,常见症状是头痛、食欲不振、脱发、肝大、皮肤瘙痒、肌肉僵硬、疲劳、四肢无力、昏迷、易激动、腹痛、妇女月经过少等。3.供给量及来源婴儿(初生~12个月)为200μgRE/d。成年人为800μgRE/d。维生素A的最好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奶制品、奶油、蛋类等,植物性食物有西兰花、胡萝卜、菠菜、苋菜、小白菜、黄花菜、豌豆苗、青椒、莴笋叶、芹菜叶、空心菜、芒果、柑橘、杏等。三、维生素D1.生理功能(1)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吸收(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丢失(3)促进骨质钙化和骨质溶解(4)共同调节血钙平衡(5)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对于癣病、湿疹、疥疮、斑秃、皮肤结核等皮肤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吸收、代谢3.缺乏与过量(1)缺乏症①佝偻病②骨质软化症③骨质疏松症④手足痉挛症(2)维生素D过量长期摄入125μg/d的维生素D会引起中毒。中毒的症状是异常口渴、眼睛发炎、皮肤瘙痒、厌食、嗜睡、呕吐、腹泻、尿频以及钙在血管壁、肝脏、肺、肾脏、胃中的异常沉淀,关节疼痛和弥漫性骨质钙化。3.供给量和来源主要来源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干酪,尤其鱼肝油中含量最为丰富,而植物性食物中含量极少。经常晒太阳是获得维生素D3的最好来源。发达国家在牛奶中强化维生素D2或D3(400IU/L)。现各国的婴儿配方奶粉也都强化了维生素D2或D3,约为400IU/100g,对预防儿童佝偻病起了很大作用。四、维生素E1.生理功能(1)抗氧化:维生素E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具有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维持细胞膜正常的功能(2)促进蛋白质合成(3)预防衰老(4)有助于生殖系统(5)保护心脑血管,预防血栓发生,降低心肌梗死及中风的危险性。2.吸收、代谢3.缺乏与过量(1)维生素E缺乏症: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脆性增加、视网膜蜕变、溶血性贫血、肌无力、尿中肌酸排除增多、神经退行性病变等。(2)维生素E过量:人体长期摄入1000mg/d以上的维生素E有可能出现中毒症状,如视觉模糊、头痛和极度疲乏等。补充维生素E制剂,应以不超过400mg/d为宜。4.食物来源五、维生素C1.生理功能(1)促进胶原蛋白合成(2)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贫血(3)调节胆固醇的代谢(4)参与合成神经递质,防止机体疲劳(5)其他功能:能促进抗体形成,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机体内的有毒物质如汞、铅、砷及某些药物和微生物毒素有解毒功能,有人称其为“万能解毒剂”。2.吸收、代谢3.缺乏与过量(1)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以出血倾向和骨骼病变为其主要表现。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