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少核本地早柑橘种植技术规程及标准.docx
少核本地早柑橘种植技术规程及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少核本地早柑橘生产所要求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灾害性天气防御、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贮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少核本地早柑橘品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主枝从主干分生出来的大枝条。
3.2副主枝从主枝上分生出来的较大枝条。
3.3侧枝从主枝、副主枝上分生出来的小枝条。
3.4绿叶层树冠外缘至内膛之间叶片相对密集部分的厚度。
3.5树高率树体高度与树冠直径的比例。
3.6树冠覆盖率树冠投影面积与园地面积的比例。
3.7摘心摘去营养枝顶部幼嫩部分。
3.8抹芽抹除或削去嫩芽。
3.9短截剪去枝梢的一部分。
3.10疏删将枝梢从基部剪去。
3.11回缩在多年生枝条上短截。
3.12叶花比树冠叶片与花数的比例。
3.13叶果比树冠叶片数与结果数的比例。
3.14营养生长期从定植到开始结果的时期。
3.15生长结果期从开始结果到有一定经济产量的时期。
3.16盛果期从有经济产量起经过高额稳定产量期至产量出现连续下降阶段初期的时期。
3.17衰老期经盛果期后,从产量持续下降到无经济效益的时期。
3.18暂时萎蔫因高温干旱缺水,叶或茎的幼嫩部分出现暂时性萎蔫(中午前后最为明显),翌日早晨能够恢复原状的现象。
3.19有机肥料由含丰富有机物质的生物排泄物、动植物残体、生物废弃物等组成,并经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肥料。
3.20无机(矿质)肥料矿物经粉碎、筛选等物理工艺制成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
3.21微生物肥料能提供特定肥料效应的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活微生物制剂。
3.22复混肥有机肥料和无机(矿质)肥料经机械方法混合形成的肥料。
3.23叶面肥料喷施于植物叶面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
4要求
4.1园地选择与规划
4.1.1园地选择
4.1.1.1产地环境
应符合规定要求。
4.1.1.2地形地势
4.1.1.2.1平原、海涂。宜选择不受水淹,淡水资源丰富,便于脱盐和排灌的土地。
4.1.1.2.2山坡地。宜选择背风向阳,海拔200m以下,坡度20°以下的山坡地。
4.1.1.3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cm以上,地下水位离畦面低于100cm。宜选择PH值6-8,海涂地宜选择含盐量1‰以下的淡涂泥、粘质壤土。
4.1.2建园
4.1.2.1园地规划
修筑道路、排灌和蓄水、附属建筑等设施,营造防护林。防护林宜选择速生树种,并与柑橘没有共生性病虫害。
4.1.2.2海涂地脱盐改土
以两行开一条畦沟,畦沟深1m,宽0.8m,并在中间开一条深0.3m的浅沟。围沟开设深1.3m,宽1.5m,做到沟沟相通,加速脱盐。
4.2栽植
4.2.1栽植时间
4.2.1.1春季栽植
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春梢萌芽前栽植。
4.2.1.2秋季栽植
以9月中旬-10月中旬为宜。容器苗和带土移栽不受季节限制。
4.2.2栽植密度
每666.7m2栽植35-55株,株行距(3-4)m×(4-4.5)m。具体密度应根据砧穗组合、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定。
4.2.3栽植技术
4.2.3.1平原海涂地栽植
按株行距要求,将墩底挖深30cm,填压基肥,每hm2施入有机肥或绿肥25t-30t,加客土筑墩,墩高80cm,沉实后保持60cm,墩基直径2m,上口直径1.2m,经风化后定植。或起垄种植,采用1行树1条垄方式整地改土。将耕作层土壤聚集成宽(1.6-2.0)m、高(0.6-0.8)m的长条形土垄。将苗木的根系和枝叶适度修剪后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在根系范围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以根颈露出地面5cm、定植穴填土高于畦面15cm左右为宜。
4.2.3.2山坡地栽植
在畦面中心挖直径1m、深0.8m的定植穴或定植沟,将腐熟的厩肥以每hm2(30-40)t与穴土拌匀,回填到穴深(30-40)cm时,定植方式同4.2.3.1。
4.2.4栽植后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天气晴旱,勤浇施稀薄肥水,根际覆草保湿;发现卷叶,及时疏剪叶片与根外追肥;立防风杆,防止摇动,发现死株,及时补植。
4.3土肥水管理
4.3.1土壤管理
4.3.1.1深翻扩穴,熟化土壤深翻扩穴一般在秋梢停长后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40-50)cm,深翻(40-60)cm。回填时混以绿肥、秸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上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
4.3.1.2间作绿肥或生草
园地宜实行生草制。种植的间作物或草类应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