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docx

发布:2025-05-02约1.06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一篇。

内容是这样的:人们都说刷子李有绝活儿,但是,行外人没见到,不信,内行人生气,楞说不信,就连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儿都半信半疑。有一次,曹小三儿跟着师傅去干活儿,看到了刷子怎么刷的和刷出来的效果,可是曹小三最想看到的是师傅露馅儿。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时,裤子上竟出现了一个白点。但裤子是被烧出的一个小洞,里边的白裤子露出来而已。

那么,刷子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绝活儿呢?他难道是神?不是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给自己立下了三个规矩:第一个规矩是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说明刷子李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正在学习的我们也要学习刷子李,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第二个规矩是一天只刷一间屋。这点说明刷子李集中精力专心于一件事,不一味贪图工作的速度,而是重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这又让我想起来小猫钓鱼的故事来。小猫不专心钓鱼,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最后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不能当那只小猫,应该学习刷子李。第三个规矩就是每刷完一面墙,必须要休息一会儿,再刷下一面,可以看出刷子李,劳逸结合。把握节奏,不疲劳工作。这规矩又告诉我们,不能学习过度或者玩儿过度,应该劳逸结合。

还有一个练出绝活的原因,刷子里并没有小看刷墙这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最强、最神。我们当然也不能小看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应该把小事做成一件大事。

曹小三对刷子李有一个心理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质疑,再到崇敬,我们应该学会谦虚,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学习,不要总想着找别人的漏洞。《俗世奇人》的读后感2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这里面写了清朝末年天津码头上各种奇人。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一般作家们都为大人物写传记,可冯骥才却为天津码头上的小人物写传。

我印象最深的.是刷子李,他只干粉刷一行,他刷好的屋子什么都不放,单坐着就像天空一样美,他刷暗浆时穿一身黑,干完活后,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否则白刷不要钱。有一次,他干完活后徒弟发现他的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刷子李提起裤子一看,原来是一个洞,点烟时烧出来的,很像粉浆落下时的白点。这也太神奇了,刷子李太厉害了。

还有大回,他是个钓鱼高手,无论水中的鱼有多杂乱,他想钓哪种鱼就能钓哪种鱼,可以钓完公鱼钓母鱼,他钓的最大鱼比他自己还大,最小的鱼比鱼钩还小,天津人为求好运,会往活鲤鱼背鳍上拴一根红绳,再放生;如果有人又把这条鱼打捞上来了,又拴一根红绳,第三次也是。传说如果抓到了三条红绳的鲤鱼并放生,那么人间的福禄寿财就全有了。别人连一根红绳的鱼都很难钓,他却给两条绳的鲤鱼喂不带钩的面团,让鱼放松警剔再钓,用小孩的巴巴做鱼食,钓三根绳的。他完全把鱼琢磨透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书中还有只认牙不认人的华大夫,把人臭骂一顿还光明正大抢、烧东西的绝盗;不到十字路口就醒酒的酒婆;卖家当卖出奇迹的蔡二少爷……,这些人都是奇人。

现在找工作越来越难,要想找一份好工作,可能还要像上述人那样,练出一门手艺吧!《俗世奇人》的读后感3

我知道这么个世界,那里有只认牙不认人的治牙神医;那里有只看半尺画就能辩真假的古玩高手;更有从鞋底抠块泥便能捏出个人头的`捏泥奇人,这便是《俗世奇人》中的世界。

其实我看完这本书,感受就仨字——太绝了。这仨字里,还包含了三绝。

第一绝,是语言绝。冯骥才老师一下笔,那可真是妙笔生花,一段话,读一遍又一遍也不烦,而且越读越有味道。更有句子读了让人不禁大笑,比如:贱卖海张五,就是吃狗屎也不敢再吃面团了等。冯骥才老师写话中有话,那也用得好。夸一个人,表面好似在骂你,但谁都心知肚明是在夸;骂一个人,语句中无不显示他的丑陋。

这第二绝,是人物绝。在《俗世奇人中》,哪个人物没点个性?像苏七块,没有七块银子,坚决不治病,再比如刷子李,一天只刷一间屋,刷一面墙还得休息。读后感。可我发现,他们有个性,但更有本事,只要付七块银圆,苏七块唰唰几下,管它伤筋断骨,立马治好;这刷子李只要手来回摆几下,屋子里什么都不放就像升天一般美。人家是有个性,但人家那技艺高,有人请呗!

第三绝,是道理绝。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想要在高手多,世面大的地方立足,你有点个性,得有一手好本事。好本事咋来的?练呗,除非你是成精,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刷子李不靠不断练习,不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不会被写进书里,而且专注也比较重要,万一哪天刷子李心里有事,那还不是要把颜料弄身上呢?前几天素描老师夸我有天分,其实我心里明白,这只是我十分专注,而且在家里不断练习的结果,哪有什么天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