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影像诊断及治疗培训学习.pptx
脾脏影像(Xiang)诊断第一页,共四十九页。
脾(Pi)脏一、检查方法二、解剖与正常表现三、脾脏疾(Ji)病第二页,共四十九页。
一、检查(Cha)方法1、CT:平扫同肝脏,如发现病变或确实怀疑脾脏病变时,可做增强(Qiang),早期脾不均匀增强(Qiang)应注意。2、MRI:与肝脏相通。第三页,共四十九页。
二、解剖与(Yu)正常表现脾位于左膈下,长轴伴随9、10、11后肋走行,外缘圆隆光滑,内缘因胃(Wei)胰及肾造成的压迹呈分叶状隆起。常见隆起夹在胰尾和右肾上极之间。可以形似肾上腺。肾或胰尾的肿块。第四页,共四十九页。
第五页,共四十九页。
第六页,共四十九页。
第七页,共四十九页。
第八页,共四十九页。
三、脾(Pi)脏疾病(一)脾(Pi)肿瘤(二)脾梗死(三)脾破裂第九页,共四十九页。
(一(Yi))脾肿瘤1、脾囊肿spleniccyst2、脾血管瘤spienichemangioma3、淋巴(Ba)管瘤spbcniclgmphangima4、脾淋巴瘤malignantlgmphmaofthespleen5、脾血管肉瘤splcmicangiosarconra第十页,共四十九页。
1、脾囊(Nang)肿spleniccyst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后者又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真性囊肿囊壁内含有上皮细胞层,假性囊肿囊壁不含上皮细胞层,假性囊肿大多与外伤、感染、栓塞有关。男女发(Fa)病比例为2:1,40岁以下。多无临床症状。第十一页,共四十九页。
影像表(Biao)现1、CT表现:平扫见脾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接近水的密度。CT值为-10~10Hu。囊壁可(Ke)钙化。先天性囊肿壁钙化细而光滑,后天性壁后而规则。增强,边界更清,病灶内无强化。第十二页,共四十九页。
脾(Pi)囊肿第十三页,共四十九页。
2、MRI表(Biao)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缘(Yuan)光滑信号均匀。第十四页,共四十九页。
2、脾血管(Guan)瘤
spienichemangioma是该(Gai)脏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尸解发现率为0.03%-0.14%。第十五页,共四十九页。
临床表(Biao)现通常无症状,但较大的血管瘤可以伴(Ban)有脾增大压迫周围脏器产生相应的症状。大约有25%的病人由于脾破裂主现急腹症,突然腹痛、血压下降、休克。也有病人由于脾亢进产生贫血、乏力、心悸等表现。第十六页,共四十九页。
病(Bing)理脾(Pi)血管瘤与其他部位血管瘤相近,常呈海绵状,与正常脾(Pi)分界不清。镜下见血管内皮细跑成增生,病灶大小不一,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偶见钙化。大的血管瘤中央可见纤维瘢痕,呈不归规则形态。第十七页,共四十九页。
影(Ying)象学表现1、CT表现:表现类似肝血管瘤。脾可以正常大小或增大,平扫表现边缘清晰低密度,增强扫描如对比剂能快(Kuai)速注入病灶周围可见明显结节状增强,逐渐向中心充填,延时可完全充填,与正常脾实质密度一致。第十八页,共四十九页。
2、MRI表(Biao)现血管瘤内纤细的血管和血管湖内学流缓慢,固T2驰豫时间延长。T1WI的信号略低与脾组织,T2WI则表现均匀高信号“灯泡征”,颇具特征性,病灶周围无水肿(Zhong)等其他异常信号。第十九页,共四十九页。
第二十页,共四十九页。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九页。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九页。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九页。
3、淋巴管(Guan)瘤
spbcniclgmphangima是淋巴系统先天性疾病,在发育异常的基础上,由于阻塞的淋巴管不断扩张而形成。单发结(Jie)节位于脾被膜下,多发结(Jie)节分布全脾。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九页。
影像(Xiang)表现1、CT:平扫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边清、密度均匀,CT值15-33Hu,不增强无(Wu)法与其它囊肿鉴别。2、MRI:与脾囊肿相近。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九页。
4、脾淋巴(Ba)瘤
malignantlgmphmaosthespleen分原发性和全身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后又分何金氏与非何金氏病。病理分型:1、均匀弥(Mi)漫型。2、粟粒结节型。3、多肿块型。4、巨块型。临床以左上腹痛和脾大为突出特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