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docx
教育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卢梭
D.福禄贝尔
答案:B
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等思想;卢梭强调自然主义教育;福禄贝尔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人口
答案: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等。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人口对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等有影响。
3.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混合型学制
答案:C
解析:我国现行学制是分支型学制,它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单轨学制以美国为代表,双轨学制以西欧为代表。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答案: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师需要“教育机智”等方面,即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教师主要不是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5.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答案:A
解析: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复杂性体现在教育目的、任务、对象等多方面;主体性强调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长。
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即课程设置。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领导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差异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答案: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强调的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重要性,即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讲授内容又能观察学生,维持课堂纪律,这属于教师注意力的()特征。
A.集中能力
B.保持能力
C.转移能力
D.分配能力
答案:D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讲授内容又能观察学生、维持课堂纪律,体现了注意的分配能力。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11.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
12.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是其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依赖性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相悖;继承性强调教育对以往教育的继承;历史性强调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不同。
13.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抓住成熟期
D.循序渐进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