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pptx
结核病: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结核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传染病挑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数据,全球结核病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可预防和可治愈,结核病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迫在眉睫。作者:
结核病流行病学:基本定义病原体特征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这种细菌为抗酸性杆菌,具有独特的细胞壁结构。结核杆菌生长缓慢,分裂周期长达16-20小时。这种特性增加了治疗难度。传播机制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含菌飞沫是主要传染源。密切接触者吸入飞沫后可能被感染。肺结核患者传染性最强。感染风险差异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风险更高。老年人、HIV感染者和营养不良者尤其易感。医护人员、监狱囚犯等特殊人群也面临较高风险。
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概况1000万年度新发病例2023年全球估计新发结核病例数量56%高负担国家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1.3%年降低率全球发病率年平均下降速度16%儿童比例全球结核病例中儿童占比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速度远低于《终止结核病战略》目标。地区差异显著,部分国家仍维持高发态势。
结核病的全球死亡率分析结核病在全球传染病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COVID-19。老年人群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结核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三倍。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源释放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含菌飞沫。空气传播飞沫在空气中悬浮,形成飞沫核。飞沫核可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易感人群吸入健康人吸入含菌飞沫核后,细菌进入呼吸道。肺部定植结核杆菌到达肺泡后定植繁殖,引起感染。密闭空间、通风不良环境增加传播风险。近距离长时间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
高风险人群分析免疫力低下人群艾滋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硅肺患者特定职业人群医护人员矿工监狱工作人员弱势群体无家可归者囚犯吸毒者HIV感染是结核病发生的最强风险因素,将发病风险提高20-30倍。这些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
结核病地理分布特征高负担地区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中等负担地区东欧国家中亚国家南美部分国家低负担地区西欧国家北美国家澳大利亚日本全球约85%的结核病例集中在30个高负担国家。非洲地区人均发病率最高。亚洲因人口基数大,病例数量最多。
结核病与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家GDP与结核病发病率呈负相关生活条件拥挤居住环境增加传播风险教育程度影响疾病认知和预防行为医疗可及性基础设施决定诊疗及时性社会经济因素与结核病发病呈明显相关。贫困地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富裕地区。改善社会经济条件是长期防控的基础。
结核病临床特征全身症状持续低热,尤其下午或夜间。盗汗、乏力、体重减轻是典型表现。呼吸系统症状慢性咳嗽,持续两周以上。咳痰,少数患者可能咯血。不同类型特征肺外结核可表现为特定器官症状。骨结核常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结核病潜伏期长短不一,通常为4-12周。约90%的感染者为潜伏期感染,无症状且不具传染性。10%的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病诊断方法诊断类别具体方法敏感性特异性细菌学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50-60%95-98%培养检测固体/液体培养基80-85%98%以上分子生物学TB-PCR/GeneXpert85-95%97-99%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70-80%60-70%免疫学检测结核菌素试验/IGRA75-90%70-95%分子生物学方法实现了快速诊断,显著缩短确诊时间。综合多种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是临床实践重点。
抗药性结核病研究耐多药结核病(MDR-TB)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全球每年约50万新发病例。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MDR-TB基础上对氟喹诺酮类和至少一种注射药物耐药。全耐药结核病(TDR-TB)对所有已知抗结核药物耐药。治疗选择极其有限。不规范用药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病人依从性差、不完成疗程增加耐药风险。耐药结核病治疗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
结核病预防策略疫苗接种卡介苗(BCG)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基础措施。对预防小儿重症结核效果显著。主动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包括皮肤试验、IGRA检测和胸片检查。预防性治疗对潜伏结核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减少向活动性结核发展风险。接触者管理追踪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评估和必要的预防措施。完整的预防体系需结合多种策略。社区教育和环境改善也是预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结核病治疗进展标准治疗方案初治患者:2HRZE/4HR复治患者:2HRZES/1HRZE/5HRE耐多药结核:个体化方案,至少5种有效药物新型药物贝达喹啉(Bedaquiline)德拉马尼(Delamanid)普瑞巴林(Pretomanid)治疗监测规范全程督导治疗(DOT)细菌学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