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课件《不打架》.pptx
中班安全课件《不打架》
日期:
演讲人:
目录
01
课程导入
02
儿歌学习与理解
03
正面管教技巧
04
安全行为实践
05
延伸活动建议
课程导入
01
展示打架场景图片引发讨论
伤害身体
通过展示打架场景的图片,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打架会带来的身体伤害,包括疼痛、流血和受伤等。
破坏友谊
让孩子们意识到打架会破坏朋友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导致失去朋友。
扰乱秩序
打架行为会扰乱课堂和公共场所的秩序,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和活动。
伤害他人和自己
打架行为不仅会伤害对方,还会使自己受伤,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提问:打架会造成什么后果?
遭受处罚
打架行为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严厉处罚,如批评、警告或禁止参加某些活动等。
影响声誉
打架行为会损害个人声誉,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或不可信任的人。
冷静沟通
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冲突,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其他可信赖的人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
换位思考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遇到冲突时,要冷静地与对方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倾听对方的想法,寻求解决办法。
引导思考:遇到冲突时该怎么办?
儿歌学习与理解
02
儿歌全文
通过集体或个别朗诵的方式,让孩子们熟悉《不打架》这首儿歌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动作表演
鼓励孩子们边朗诵儿歌边做动作,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朗诵儿歌《不打架》全文
分解儿歌内容(小刚踩人事件处理)
事情起因
小刚不小心踩到小明的脚,两人因此发生争执。
处理过程
结果呈现
老师及时介入,了解事情经过,教育孩子们要互相理解、包容和尊重。
小明和小刚握手言和,共同玩耍,展示了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1
2
3
讨论:为什么打骂不是乖娃娃?
打骂的危害
打骂行为容易伤害他人,破坏友谊,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03
02
01
乖娃娃的标准
乖娃娃应该懂得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而不是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
如何做到不打骂
孩子们应该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遇到问题时找老师或家长帮助,而不是用打骂来发泄情绪。
正面管教技巧
03
发现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可以告诉孩子“浴缸里的水太多了,快要溢出来了”。
正确示范
描述问题
向孩子展示如何关掉水龙头,并一起将浴缸里的水舀出来一些。
示范解决
鼓励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比如让孩子帮忙拿水瓢或毛巾等物品。
鼓励参与
发现孩子犯错时,直接指责“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又把水弄得到处都是!”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委屈和抵触。
错误对比:指责式vs描述式沟通
指责式沟通
只描述事实,不指责孩子,比如“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我们需要一起处理一下”。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配合。
描述式沟通
指责式沟通容易引发争吵和矛盾,而描述式沟通则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维护亲子关系。
沟通效果
描述情境
模拟小狗挠门的情况,告诉孩子“小狗好像想出去玩,它在挠门”。
示范引导
向孩子展示如何安抚小狗,比如轻轻抚摸它,并告诉它“等会儿再带你出去玩”。
鼓励尝试
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安抚小狗,让孩子学会与宠物相处的方法。
安全意识
同时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不要被小狗抓伤或咬伤。
情景模拟:小狗挠门时的应对方式
安全行为实践
04
情景模拟
老师或家长扮演引导者角色,示范正确的礼貌用语和态度。
示范引导
角色扮演游戏
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礼貌用语。
让孩子扮演不同角色,再现碰撞情景,强调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不小心碰撞后的礼貌用语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化解矛盾的经历
分组讨论
让孩子分组,互相分享自己遇到过的类似矛盾和解决方法。
引导孩子思考
集体总结
鼓励孩子思考更多解决矛盾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集体讨论哪种方法更好,强调化解矛盾的重要性。
1
2
3
总结口诀
口诀简单易懂
选择简短、有节奏的口诀,让孩子容易记忆。
03
02
01
反复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让孩子形成习惯。
鼓励实践
鼓励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做到“说对不起,不动手”。
延伸活动建议
05
让孩子与家长一起讨论并制定《友好相处公约》,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规则和奖惩措施。
家庭任务:与家长共创《友好相处公约》
鼓励孩子主动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让孩子在公约的约束下逐渐学会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区域活动:绘画我和好朋友不打架
创设绘画区域,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孩子们画出自己与好朋友不打架的场景。
01.
引导孩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02.
完成后,让孩子们互相欣赏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03.
日常渗透:设立和平小卫士班级岗位
01
02
03
在班级中设立和平小卫士岗位,轮流让孩子们担任,负责监督班级中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