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卫生服务员培训课件.pptx
餐饮卫生服务员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餐饮卫生概述
餐饮设施与设备卫生
食品卫生与安全
个人卫生与防护
餐饮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餐饮卫生概述
01
《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规对餐饮卫生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相关法规
各地餐饮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餐饮卫生标准和规范,如《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等。
行业相关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国际组织也制定了与餐饮卫生相关的国际标准和指南。
国际相关标准
负责餐厅日常清洁工作;确保餐具、厨具的清洗消毒;检查食品原料和成品的质量;协助处理顾客投诉等。
具备良好的卫生意识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要求
职责
餐饮设施与设备卫生
02
01
02
04
03
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保持清洁,无油污、无积尘、无蛛网。
炊具、厨具应摆放整齐,用后及时清洗,保持清洁。
厨房内应有独立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无堵塞。
厨房内应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确保食品安全。
01
02
03
04
餐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去除食物残渣和油污。
消毒后的餐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餐具柜内,避免二次污染。
清洗后的餐具应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等方法。
定期对餐具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
食品卫生与安全
03
验收标准
检查食品的外观、气味、质地等感官指标,确保食品新鲜、无异味、无变质;核对食品的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采购原则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可靠;遵循按需采购、适量储备的原则,避免食品长时间储存。
问题处理
发现不合格食品时,应立即与供应商联系并退货,同时记录问题食品的信息,防止再次采购。
储存环境
保持仓库干燥、通风、整洁,避免食品受潮、霉变;储存温度应适宜,避免食品因高温或低温而变质。
1
2
3
食品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等。
个人卫生
保持加工场所清洁、干燥,定期消毒;确保加工设备、工具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场所卫生
遵循正确的食品加工流程,确保食品煮熟煮透;避免使用过期、变质食品原料;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加工过程控制
个人卫生与防护
04
03
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维护公共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0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02
保持口腔清洁
餐后漱口,定期刷牙,避免口臭。
定期清洗,无污渍、无异味。
工作服要整洁干净
穿戴整齐
不得穿戴私人物品
衣扣要扣好,帽子要戴正,鞋子要干净。
如耳环、项链、手链等饰品。
03
02
01
按照当地卫生部门要求办理健康证,确保自身健康状况符合餐饮行业要求。
健康证办理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
定期体检
如患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
疾病报告
餐饮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05
确保餐厅地面、桌面、椅子等清洁无尘,空气流通,无异味。
餐厅环境卫生
餐具必须清洗消毒,无油渍、无污渍、无异味,摆放整齐。
餐具卫生
服务员需保持个人卫生,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手套,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员工个人卫生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06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范围
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掌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02
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等,熟悉其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
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密切关注顾客和员工健康状况,注意观察和收集相关信息,如出现异常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
根据餐饮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如疏散人员、隔离病患、消毒场所等。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应立即向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提供详细信息和资料,以便及时得到专业指导和支持。
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确保与上级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方的通讯畅通,随时接受指令和指导,协调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保持通讯畅通
配合流行病学调查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如顾客和员工名单、餐饮食品留样等。
接受卫生监督检查
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餐饮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和落实。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后,应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如安抚受影响人员、恢复餐饮场所正常运营等。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提高应对类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