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扑救的几点对策.docx
浅谈如何做好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扑救的几点对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便利生活的需求。于是,商业综合体概念被提出。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多个项目结合到一起的大型建筑集群,是未来发展城市的重要规划,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居民对于生活的需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将多种功能融合在一种建筑中,在放松居民精神的同时不影响其工作,已经成为未来的商业发展趋势。然而商业综合体的集聚性却增加了消防人员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大量的建筑集中在同一区域内,导致建筑需要向高处和地下发展才能合理地利用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开来,而且由于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灭火的困难性,火势很难得到控制,救援工作也很难展开。所以消防人员需要对其难点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一、建筑结构特征
(一)结构交叉?,空间各异。此类建筑体体量大,多种建筑结构交叉设计,为满足群体消费设置各种功能模式建筑,围绕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中心商业”区域建成,以致其建筑体内部结构空间大小不一,层次复杂多变,层中层、楼中楼、楼上楼等现象比较多见。
(二)内部交通,通道复杂。建筑体通道、走廊最典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多、乱”。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增加实际使用面积,在内部疏散通道上设置广告牌、宣传台、悬挂构件等,压缩通道大小。为达到功能性要求,内部多设有电动扶梯、观光电梯、下沉坡道等,在通道、连廊的设置上纵横交错。
(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的管理维护人员、各类商铺经营人员、每日的客流量等,由于综合体大小、高峰时人员数量上难以掌握。功能性商业项目对外招租入者大多为社会务工人员或个体小商户,人们为达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经常忽视消防安全问题,在商业促销活动期间,人员流动性也非常大。
(四)建筑结构,功能复杂。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因业主或承包商对改造成本的控制,在建筑构件中大范围采用细木工板、石膏板加涂水泥抹灰、复合彩钢板、轻质铝扣板、塑料扣板、钢结构等材料或工艺来对空间进行施工改造、扩建加层等,使得建筑内一定区域的墙体、地面、屋面等部位缺乏一定的强度,加之可燃物密度较高,负荷大,使得建筑本身的耐火性能也大幅度降低。
二、灭火救援难点
(一)建筑规模庞大。大型商业综合体与普通的办公楼和居民楼不同,大型商业综合体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区域,并且这些区域的内部功能齐全,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餐饮娱乐、超市便利、健身休闲等区域,其功能分区较为混乱。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商户会按照经营范畴的特点展开相应的装修,但由于在楼体内每一个区域之间都会因为通道、公共设施等原因产生联系,使得整个楼体结构错综复杂,经常有不规则的通道出现。建筑内部不规则的通道弯曲,人员进入内部,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大型商业综合体一旦发生火灾,这种错综复杂的楼体结构会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使救援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楼体纵深过长。这类综合体建筑自身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内部空间比较开阔,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购物环境,但是其楼体纵深程度有可能会高达150m~270m之间,在这种较长的楼体内,很容易出现消防疏散标志缺失的现象,一旦发生火灾就起不到引导人们逃生的功能。此类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只能采取内攻的方式开展灭火救援,消防人员需要深入建筑物内部,一般而言60m~130m的区间是开展救援工作的最佳位置。在深入建筑内部内攻情况下,消防救援人员都会佩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携带救援装备,这对于消防救援人员的体能消耗是非常大的,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最佳位置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救援工作开展。
(三)人员疏散困难。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其基本功能是商业,区域内的人流量非常大。数量庞大的人群统一聚集在一定的空间内,导致在火灾发生时,给人员的疏散带来困难。而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设计单位在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进行设计时,为了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营业面积最大化的要求,将人员疏散楼梯数量和梯段的宽度进行了调整。设计者基本上只考虑平时状态下的人流量需求,而忽视了受灾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在安全通道的设计方面将通道设计得非常狭窄。而在地下建筑中,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建筑布局采用集中式的设计,导致建筑的部分逃生通道并非直接通往室外,而是通向建筑的主干道,只能通过步行到达室外,严重影响了火灾时的人员疏散。
(四)排烟通道有限。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中,建筑具备多种功能,餐饮和商业性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将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而在建筑的设计中,建筑在外墙通常采用实体墙或者玻璃幕墙的形式,能够开启进行排烟的外窗非常少,排气管道的设计也只注重平常营业时的烟雾排放,没有将火灾烟雾的排放考虑在内,导致浓烟堆积,影响灭火救援作业。
三、火灾扑救对策
(一)注重高效联合指挥。建立“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