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案设计.docx
行路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行路难》(其一)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都为传统的名家名篇,散文都是名胜记游之作,诗词则偏于抒发个人的情志怀抱。在单元导语中提到:本单元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预习提示中提到要注意诵读课文,注意不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初读懂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本诗作为一首乐府诗,在句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夸张、对偶、比喻、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和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诗歌表现了诗人在人生道路艰难,仕途遇到阻塞的时候,在悲愤中不乏豪迈,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感,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研讨探究,理解诗人苦闷、迷茫的心情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有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有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
【教学步骤】
一、导读,入诗题
出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问:这是谁的诗?
这是杜甫称赞李白的,只有李白才能当得起这样的称赞,这是说李白写起文章来,才华横溢,笔力万钧,?一笔一落;诗写成,连鬼神都为之哭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也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那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文人在《行路难》的心境。
二、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少年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然写下了这组诗。
3.文体常识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四、读诗,绘诗意
(一)读准字音(名家范读)
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
冰塞川?sè??太行háng???歧路qí
(二)读准节奏
五、译诗,明诗义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重点词语讲解。
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贵
玉盘:对盘子的美称?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2)指导翻译。
酒杯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重点词语讲解。
箸:筷子
(2)指导翻译。
(我)放下酒杯和筷子,(面对美酒佳肴)却吃不下去,拔剑起舞,环顾四周,心里却茫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重点词语讲解。
欲:想要
(2)指导翻译。
想渡过黄河,坚冰却堵塞大川;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却遍布高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重点典故讲解
“诗中借用了谁的历史典故?这两个人物之间有何共同点?诗中借用历史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共同点:两人都是起初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有大作为的人。
作用:借姜太公和伊尹的事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希望自己能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
(2)指导翻译。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重点词语讲解。
歧路:岔路?安:哪里?
(2)指导翻译。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重点词语讲解。
会:终将?云帆:高高的帆??济:渡
(2)指导翻译。
但我坚信乘长风破巨浪的机会一定会到来,那时我将高挂云帆,远渡沧海。
六、赏诗,悟诗情
1、这首诗中哪一个字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
明确:“难”,是本首诗歌的题眼,暗示着诗人李白对人生的感慨
追问:诗人感慨“行路难”,你从哪些诗句读出作者“难”之意?找出对应诗句,并体会诗人情感。
(要求:圈点批注,勾画出相关诗句,将简要词语批注在空白处)
预设①: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面对美酒佳肴,作者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此处可见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了诗人极度抑郁、苦闷、茫然无措的心情。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再回过头看开头两句,才觉是以乐景写哀情。
预设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明确:“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