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发布:2025-04-30约1.42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99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99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一种新型材料——“透明铝”,用透明铝替代军用防弹玻璃的外层玻璃部分,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会大大提升,说明这种新型材料()

A.导热性好 B.透光性差 C.硬度大 D.密度大

2.对于公式密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3.下列关于一名普通八年级学生的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身体的质量约为50kg B.身体的体积约为50dm3

C.潜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50N D.正常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104Pa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此时固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B.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有电子在核外运动

C.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小,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失去电子带负电

D.光年是时间单位

5.小莉穿着旱冰鞋推墙,如图所示,发现墙不动,但小莉却倒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小莉倒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小莉本人

B.使小莉倒退的力的作用点在墙面上

C.小莉推墙的力小于墙对小莉的力

D.使小莉倒退的力是由于墙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6.游乐园里小朋友们在蹦床上欢欣跳跃,关于此过程中的有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朋友与蹦床刚接触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

B.小朋友下落到最低点时受力平衡

C.小朋友被蹦床反弹上升的过程中,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

D.小朋友从接触蹦床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在减小

7.如图所示,木板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长木板A以速度v匀速运动,当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8N。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长木板A受到的摩擦力是1.8N

D.若长木板A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8.第24届冬奥会2022年2月在北京隆重举行,众多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关于图中涉及到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滑冰运动员被托举静止在空中时,她受到的重力和托举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图中,运动员以抛物线轨迹腾飞在最高点时,运动员受力不平衡

C.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图中,不停地在冰壶前刷冰,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9.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

A.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 D.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1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高压锅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B.如图乙,水库堤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利用了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如图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两种液体的密度

D.如图丁,把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细管内的水柱上升

11.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的“浮沉子”。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适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可能悬浮在水中

C.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D.松开手“浮沉子”上浮时,小玻璃瓶内上方气压增大

12.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平底杯子里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鸡蛋在甲杯中所受浮力小于在乙杯中所受浮力

B.甲杯中液体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密度

C.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力等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力

D.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大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

二、实验题

13.神舟航天员在空间站先后进行了两次“太空授课”,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热情。

(1)如图甲,航天员往一个水球中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观察到整个水球很快就变蓝了,这属于现象,说明;

(2)如图乙,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变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