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体户培训费用贷款协议.docx

发布:2025-04-29约3.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个体户培训费用贷款协议

编号:__________

甲方(借款人):张三,个体工商户,地址:XX市XX区XX路XX号。

乙方(贷款人):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地址:XX市XX区XX路XX号。

合同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甲方因开展个体户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向乙方申请贷款,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贷款的条款及条件。

合同背景:鉴于甲方从事个体户经营活动,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现向乙方申请贷款,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应保证提供的个人和经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并对提供的信息负责。

2.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的贷款用途使用贷款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3.甲方应在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的还款计划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4.甲方应按时向乙方提供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报告,以供乙方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

5.甲方应配合乙方进行贷款审查、评估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6.甲方在贷款期间如发生任何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况,应及时通知乙方。

乙方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对甲方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贷款。

2.乙方应按照审查批准的贷款额度、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向甲方提供贷款。

3.乙方应保护甲方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4.乙方有权对甲方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财务报表。

5.乙方应在贷款到期前,提前通知甲方准备偿还贷款。

6.乙方应按照法律规定和本协议约定,处理逾期贷款,包括但不限于采取法律手段。

双方权利: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约定的条件提供贷款。

2.甲方有权在贷款期间,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

3.乙方有权对甲方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查,并有权决定是否批准贷款。

4.乙方有权监督甲方的贷款使用情况,确保贷款用于约定的用途。

5.双方均有权在合同到期前,提前终止合同,但需按照合同约定进行。

双方义务:

1.甲方有义务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得挪用。

2.甲方有义务按照约定的还款计划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3.乙方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条件提供贷款,并保证贷款资金的合法合规。

4.乙方有义务保护甲方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

5.双方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和本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合同金额与支付方式:

1.本协议项下贷款总额为人民币______元整(¥______)。

2.贷款支付方式如下:

a.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______个工作日内,将首笔贷款金额人民币______元整(¥______)划入甲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b.首次还款日为贷款发放之日起______个月,此后每月的还款日均为每月的______日,甲方应按照约定的还款计划,在还款日前______个工作日内将当期应还本金及利息人民币______元整(¥______)划入乙方指定的还款账户。

3.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法,即每月偿还固定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

4.在贷款期限内,如遇国家利率调整,乙方有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最新规定调整贷款利率,并相应调整每月还款金额。

5.甲方如需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应提前向乙方提出申请,经乙方同意后,甲方可一次性或分期偿还,并按照约定的还款方式计算提前还款的利息。

6.如甲方未能按时偿还贷款,乙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取逾期利息,并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

7.本协议项下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如手续费、评估费等,将由甲方承担,具体费用金额及支付方式另行协商确定。

8.双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相关财务手续的办理。

违约与争议解决机制:

1.违约责任:

a.如甲方未按约定时间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构成违约行为。

b.甲方每逾期一日,应向乙方支付未偿还金额的_____%作为逾期利息。

c.如甲方连续______个月未能偿还贷款,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金及利息,并追究甲方违约责任。

d.乙方在发现甲方有挪用贷款资金等违规行为时,有权要求甲方立即停止使用贷款,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乙方权益。

2.争议解决:

a.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b.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d.如双方同意,争议也可提交至双方认可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3.争议解决程序:

a.争议发生后,任何一方应在______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对方,并说明争议的具体内容和理由。

b.双方应在接到争议通知之日起______个工作日内进行友好协商。

c.如协商无果,任何一方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双方认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