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体户经营性贷款审批协议.docx

发布:2025-04-29约3.5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个体户经营性贷款审批协议

编号:__________

甲方(借款人):[甲方全称]

地址:[甲方详细地址]

乙方(贷款机构):[乙方全称]

地址:[乙方详细地址]

鉴于甲方为合法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因经营需要,甲方拟向乙方申请经营性贷款;乙方同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双方协商一致的原则,为甲方提供经营性贷款,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同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甲方向乙方申请经营性贷款的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事项,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合同背景:甲方因经营需要,向乙方申请经营性贷款,乙方经审查,同意为甲方提供贷款。

三、合同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至甲方全部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之日止。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甲方应确保提供的所有申请材料真实、完整、有效,并对申请材料中的信息承担全部责任。

2.甲方应按照乙方规定的期限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不得逾期。

3.甲方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不得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4.甲方应配合乙方进行贷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财务报表、经营状况等。

5.甲方在贷款期间,如因经营需要,须提前向乙方提出书面申请,并经乙方同意后方可进行变更。

6.甲方应承担因违反本协议而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乙方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协议约定,为甲方提供贷款。

2.乙方应在收到甲方申请材料后,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批准或拒绝的决定。

3.乙方应向甲方提供详细的贷款合同,包括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

4.乙方应定期对甲方进行贷后检查,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法经营。

5.乙方应妥善保管甲方的个人信息和贷款资料,不得泄露。

6.乙方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逾期还款的甲方采取必要的催收措施。

三、双方权利: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约定提供贷款,并有权了解贷款的使用情况。

2.甲方有权在贷款期限内,按照约定变更贷款用途,但需经乙方同意。

3.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申请材料,并有权对甲方的经营状况进行审查。

4.乙方有权根据甲方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情况,调整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

四、双方争议解决:

1.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

2.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合同金额与支付方式:

一、合同金额:

本协议项下,甲方申请的贷款总额为人民币[贷款金额]元整(¥[贷款金额]元),该金额为甲方拟从乙方处获得的贷款本金总额。

二、支付方式:

1.贷款发放:乙方将在甲方满足所有贷款发放条件后,按照本协议约定的贷款金额一次性发放至甲方指定的账户。

2.还款计划:甲方同意按照以下还款计划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贷款期限为[贷款期限]年,自贷款发放之日起计算。

-还款方式为[还款方式,如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

-每期还款日为每月[还款日,如1日]。

-每期还款金额为人民币[每期还款金额]元整(¥[每期还款金额]元)。

三、支付条件:

1.甲方在贷款发放前,应向乙方提供有效的收款账户信息,并确保该账户具备接收贷款资金的能力。

2.甲方应在每个还款日前,确保其还款账户中有足够的资金余额,以完成当期还款。

3.如甲方未能按时足额还款,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罚息、滞纳金等。

四、额外费用:

1.甲方在贷款过程中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如贷款保险费、评估费、担保费等,将由甲方承担。

2.乙方有权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向甲方收取,并在甲方还款中相应扣除。

五、资金监管:

1.乙方有权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甲方应提供相关财务报表和经营证明,以证明贷款资金用于约定的合法经营活动。

2.如发现贷款资金被挪用或用于非法活动,乙方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追回贷款本金及利息,并追究甲方法律责任。

违约与争议解决机制:

一、违约行为及处理:

1.甲方违约:若甲方未能按照本协议约定的还款计划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或提供虚假信息、挪用贷款资金、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等,视为甲方违约。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立即偿还全部未偿还的贷款本金及利息,并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乙方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追回贷款,包括但不限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甲方因违约行为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2.乙方违约:若乙方未能按照本协议约定提供贷款或提供服务,视为乙方违约。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约定提供贷款或服务,并支付违约金。

-若乙方违约导致甲方遭受损失,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

二、争议解决:

1.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选择以下争议解决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