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方案.docx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方案
一、引言
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跌倒和坠床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不良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受伤,增加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跌倒和坠床事件也会给医院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和负面影响。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和防范措施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风险评估
(一)评估工具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包括Morse跌倒评估量表、HendrichⅡ跌倒风险模型等。我院结合实际情况,选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作为主要评估工具。该量表包括患者的跌倒史、医疗辅助设备使用情况、静脉输液情况、步态及精神状态等方面,总分125分,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24分)、中度风险(25-44分)和高风险(≥45分)三个等级。
(二)评估时机
1.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在2小时内完成Morse跌倒评估量表的填写,初步判断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
2.定期评估:对于低风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中度风险患者,每3天评估一次;高风险患者,每天评估一次。
3.动态评估: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使用影响意识或平衡的药物、进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后等情况时,应及时重新评估。
(三)评估人员资质
参与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人员应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培训内容包括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评估时机的把握、评估结果的判断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独立进行评估工作。
三、评估流程
(一)入院评估流程
1.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并告知跌倒、坠床的危害。
2.责任护士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既往跌倒史等信息,同时观察患者的步态、精神状态等。
3.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认真填写Morse跌倒评估量表,计算总分,确定患者的风险等级。
4.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护理病历中,并告知医生。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防范措施。
(二)定期评估流程
1.责任护士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评估时,再次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观察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
2.重新填写Morse跌倒评估量表,根据最新得分调整患者的风险等级。
3.如果患者的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及时更新护理计划,并告知医生和患者及家属。
(三)动态评估流程
1.当出现可能影响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情况时,如患者病情恶化、使用新的药物等,责任护士应立即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
2.评估后,根据新的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风险等级升高,应加强防范措施;如果风险等级降低,可适当调整防范措施。
四、防范措施
(一)环境安全管理
1.病房布局:病房内物品摆放整齐,通道畅通,无障碍物。病床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方便患者活动和护理操作。
2.地面处理:病房、卫生间、走廊等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如有水渍应及时清理,并设置防滑标识。卫生间和走廊应安装扶手,方便患者行走和扶持。
3.照明设施:病房内照明充足,尤其是卫生间、楼梯间等区域应设置夜灯,方便患者夜间活动。
(二)患者及家属教育
1.入院教育: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跌倒、坠床防范宣传资料,介绍跌倒、坠床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2.定期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跌倒、坠床防范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辅助设备、如何安全起床和行走等。
3.个性化教育: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和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对于高风险患者,应重点强调防范措施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实施。
(三)护理措施
1.安置合适床位: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将其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方便护士观察和照顾。
2.使用防护设备: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使用防护设备,如床档、约束带等。使用床档时,应确保其安装牢固,高度合适;使用约束带时,应注意松紧度适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3.加强巡视: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尤其是夜间和清晨等时间段。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活动情况。
4.协助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护士应协助其起床、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在协助患者活动时,应注意正确的搬运和扶持方法,避免患者跌倒。
5.用药管理:护士应了解患者使用的药物,尤其是可能影响意识或平衡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等。在患者使用这些药物后,应加强观察,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防范措施。
(四)设备设施管理
1.病床检查:定期对病床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病床的各项功能正常,如床轮刹车、床档升降等。
2.辅助设备管理:配备合适的辅助设备,如轮椅、拐杖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