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 格式 整理
学习参考 资料分享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
一、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二、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四、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xx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2年9月制定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评估住院患者
评估
住院患者
不存在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
不存在危险因素
存在危险因素
加强观察
加强观察
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填写风险评估表表加强观察
患者发生跌倒、坠床
填写风险评估表表
加强观察
重点观察安全教育
重点观察
安全教育
通知值班医生
通知值班医生
重点交接班落实措施
重点交接班
落实措施
评估患者伤情
评估患者伤情
报告科室护士长
报告科室护士长
报告护理部
报告护理部
护理部备案、分析
护理部备案、分析
二、预案
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患者坠床、跌倒处理流程
发生患者坠床、跌倒
发生患者坠床、跌倒
护士立即判断并通知医生
护士立即判断并通知医生
可搬动患者不可搬动患者
可搬动患者
不可搬动患者
安置在病床或平车上继续抢救和处理就地抢救或处理
安置在病床或平车上继续抢救和处理
就地抢救或处理
医师体格检查,进行伤情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医师体格检查,进行伤情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护士遵医嘱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
护士遵医嘱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
做好交接班、酌实记录事件经过
做好交接班、酌实记录事件经过
逐级上报至护理部、院领导
逐级上报至护理部、院领导
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根本原因分析及整改
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根本原因分析及整改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
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
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