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国哲学史课件.ppt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北大中国哲学史课件汇报人:XX
目录壹中国哲学的起源陆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贰哲学流派的发展叁哲学思想的融合肆哲学与宗教的互动伍近现代哲学的变革
中国哲学的起源壹
古代神话与哲学古代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初步理解。神话中的宇宙观诸如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体现了古人对道德秩序和宇宙正义的思考。神话与道德哲学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神话与自然哲学
先秦哲学的萌芽道家哲学的兴起法家的法治思想墨家的实用主义儒家思想的形成老子的《道德经》奠定了道家哲学基础,强调“道法自然”,影响深远。孔子提出“仁”、“礼”等核心概念,创立儒家学派,对后世社会伦理产生深刻影响。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与儒家形成鲜明对比。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严格的法治观念,为后来的秦朝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的形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提出仁、礼等概念,创立儒家学派。起源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以德配天等思想,为儒家发端奠基。0102
哲学流派的发展贰
儒家学派的演变孔子强调仁、礼、孝、忠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01孔子的原始儒家思想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性善论”和“仁政”理念,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02孟子的仁政理念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礼法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化和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03荀子的礼法思想宋明时期,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形成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的儒学流派。04宋明理学的兴起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新儒家学者如梁漱溟、熊十力等试图复兴和创新儒家思想。05现代新儒家的探索
道家哲学的兴起01《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其深邃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学者和流派。02庄子提出“逍遥游”等概念,强调顺应自然,倡导个体精神自由,对道家哲学有深远影响。03东汉时期,道教作为宗教形式出现,将道家哲学与民间信仰结合,广泛传播于民间。老子《道德经》的影响力庄子的相对主义与自由思想道教的形成与传播
墨家、法家及其他学派墨子提出兼爱与非攻,主张平等的爱和反对无谓的战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墨家的兼爱非家代表人物如韩非子,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以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法家的法治思想老子和庄子等道家学者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影响了中国哲学和政治思想。道家的自然哲学孔子及其弟子们倡导仁政,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儒家的仁政理念
哲学思想的融合叁
汉代儒学的官方化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01汉代设立太学,作为官方教育机构,专门传授儒家经典,培养儒学人才。设立太学传授儒学02汉代法律制度中融入儒家思想,如“孝治天下”,强调孝道在法律中的重要性。儒学与法律结合03
魏晋玄学的兴起魏晋时期,玄学家们将儒家的道德观念与道家的自然哲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玄学思想。玄学与儒道思想的结合01名教与自然的辩论是魏晋玄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礼教与个人自由的深刻思考。名教与自然的辩论02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团体,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竹林七贤的哲学实践03
宋明理学的创新周敦颐提出“太极生两仪”,将宇宙本原分为理与气,为宋明理学奠定了基础。理气二元论的发展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心即理”,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推动了理学的创新。心学的兴起程颐、程颢兄弟提出“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和研究事物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格物致知的深化宋明理学家在批判佛道思想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中的某些元素,如重视内省和心性修养。理学与佛道思想的融合
哲学与宗教的互动肆
佛教传入与本土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最初以佛经翻译和讲学为主。佛教的初传0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本土道教相互影响,出现了许多融合两家思想的宗教实践。佛教与道教的融合02唐代,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兴起,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兴起03随着佛教的本土化,佛教艺术也逐渐融入中国元素,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佛教艺术的中国化04
道教哲学的发展道教起源于东汉,以老子《道德经》为经典,强调“道”为宇宙本源,倡导无为而治。道教的起源与早期思想魏晋时期,道教哲学与玄学结合,如葛洪提出“内丹”修炼,强调精神与身体的修炼。魏晋南北朝的道教哲学唐代道教得到皇室支持,如唐玄宗推崇《道德经》,宋代则出现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流派。唐宋时期的道教变革明清时期,道教哲学更加注重民间信仰,如道教节日、符箓、斋醮等在民间广泛流传。明清道教的世俗化
哲学与宗教的融合儒家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与民间信仰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实践。儒家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01道家哲学的自然无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