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巴戟天种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5-04-30约8.54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080

B031

团体标准

T/GDSMMXXXX-2022

巴戟天种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issueCultureandRapidPropagationofMorinda

officinalisSeedlings

(征求意见稿)

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

广东省种子协会发布

T/GDSMMxxxx-2022

巴戟天种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巴戟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培养基制备、组培室消毒灭菌、巴戟

天组培苗生产等方面的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巴戟天组织培养繁殖苗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15/T1939—2020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植体explant

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外植体通常选择生长健壮的无病虫的植株

上的正常器官或组织。

3.2

接种inoculation

在无菌条件下将表面灭菌后的外植体或继代、生根组培材料接入培养基的过程。

4培养基配制

4.1培养基配方

4.1.1制备MS培养基,具体成分见附录A中的表A.1。

4.1.2制备用于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在MS培养基上添加浓度为5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6-苄氨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6-苄氨基嘌呤(6-BA)的浓度为1.0

mg/L,吲哚丁酸(IBA)的浓度为0.2mg/L。

4.1.3制备用于继代增殖的培养基,配方为: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0mg/L6-苄氨基嘌呤(6-BA)

和0.1mg/L吲哚丁酸(IBA)。

4.1.4制备用于无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2mg/L吲哚丁酸(IBA)

和0.2mg/L萘乙酸(NAA)。

1

T/GDSMMxxxx-2022

4.2培养基母液及培养基配制

按照DB15/T1939—2020执行。

4.3环境与器具消毒灭菌

按照DB15/T1939—2020执行。

5组织培养技术

5.1外植体及其消毒

5.1.1选取生长健康的巴戟天幼嫩的枝条作为外植体,去除枝条表面的污垢和多余的叶片,无菌纸巾

吸干表面水分。

5.1.2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10min。

5.1.3用无菌水洗涤4次,每次5min,得到消毒外植体。

5.2不定芽诱导

5.2.1在超净工作台内,切取约0.5cm带侧芽茎段,然后将茎段接种于用于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

5.2.2每瓶接1个外植体,注明品种代号、接种人员及日期等,放至培养室培养。

5.2.3诱导培养1个月,得到巴戟天不定芽。

5.2.4诱导培养条件如下:温度为26℃±3℃,湿度为80%~90%,光照时间为14h/d,光照强度为800

1x~12001x。

5.3继代增殖

5.3.1将不定芽诱接入继代增殖培养基,置于培养室培养,继代培养20d~25d,得到巴戟天丛芽。

5.3.2接种数量根据培养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