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教学实录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x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古代西亚、北非文化教学实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古代西亚、北非文化教学实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西亚、北非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西亚、北非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提高对古代西亚、北非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发展跨文化理解能力,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同时提升独立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贡献。
难点:
1.理解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的特点。
解决办法:
1.通过历史地图和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分布。
2.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明成就和交流互动的具体实例。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4.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纪录片片段,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明交流与影响的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明间的互动和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历史场景的直观感受。
2.网络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3.教学软件应用: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1.通过展示古代西亚、北非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些文明的兴趣。
2.提问:这些地方有哪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它们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代西亚、北非文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解两河流域的文明:
a.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b.讲解古巴比伦文明的成就,如汉谟拉比法典。
c.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2.讲解古埃及文明:
a.介绍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b.讲解金字塔和木乃伊的制作过程。
c.分析古埃及文明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成就。
3.讲解古代西亚、北非的文化交流:
a.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作用。
b.分析东西方文明在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c.讨论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学生观看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纪录片片段,提高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2.分组讨论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法律、建筑、宗教等方面。
3.学生制作古代文明的时间轴,展示文明发展的脉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5分钟)
1.文明成就分析:
a.古巴比伦文明的汉谟拉比法典对现代法律有何启示?
b.古埃及金字塔在建筑技术和工程设计上有哪些创新?
c.古代西亚、北非的宗教对世界宗教发展有何贡献?
2.文化交流探讨:
a.丝绸之路对古代文化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b.不同文明在宗教信仰上有何异同?
c.文明交流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学生展示:
a.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口头展示,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b.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总结讨论要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鼓励学生认识到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布置课后作业,如查找资料,撰写关于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小论文。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明起源和发展。
b.《古埃及文明之谜》——探讨古埃及文明的宗教信仰、艺术和建筑。
c.《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分析丝绸之路对古代文化交流的影响。
d.《汉谟拉比法典》——研究古巴比伦法典的内容和影响。
e.《古代西亚、北非宗教信仰》——比较古代西亚、北非地区的宗教特点。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a.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西亚、北非地区的语言、文字和艺术形式。
b.探究古代文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