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docx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12分)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家国天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信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无数可爱的仁人志士踏荆棘而来,为后世开辟道路:曾记否,闻一多(甲)斥特务,深①_____(xiāo)灯火做研究;曾记否,志愿军赴朝抗美捍正义,浴血奋战保家国□曾记否,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戈壁,(乙)扬国威□坚韧②_____的先辈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战争年代跨越近百年的身影,坚毅的历史从未消散,至今熠熠生辉。吾辈青年更应铭记他们(丙)的事迹,勇毅前行。
(1)(2分)文中①处填入汉字书和②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
A.宵
rèng
B.霄
rèn
C.宵
rèn
D.霄
rèng
(2)(2分)填入甲乙丙处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慷慨淋漓
鞠躬尽瘁
可歌可泣
B.慷慨淋漓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C.鞠躬尽瘁
慷慨淋漓
可歌可泣
D.鞠躬尽瘁
可歌可泣
慷慨淋漓
(3)(2分)文中方框处遗漏了几个标点,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4)(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那跨越近百年的身影,战争年代坚毅的历史,从未消散,至今熠熠生辉。
B.那战争年代坚毅的历史,从未消散,跨越近百年的身影,至今熠熠生辉。
C.那跨越战争年代坚毅的历史和近百年的身影,从未消失,至今熠熠生辉。
D.那战争年代坚毅的身影,从未消散,跨越近百年的历史,至今熠熠生辉。
2.(2分)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他整日一言不发,也不参与课堂小组讨论。作为同桌,你想劝他参与到讨论中来。你对他说:
A.“小组讨论人人都要发言,你有什么特殊的?你必须说话!”
B.“小组讨论是大家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特别期待你能参与。”
C.“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难道想拖我们小组的后腿吗?”
D.“你一言不发,是想念原来的同学了吧?你真重情义呀!”
3.(2分)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__。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4.(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②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从前两句的“稻叶齐”“晓烟低”,可知这是秋天的早晨。
B.前两句通过稻田、树丛等景物,正面写出了无限的凉意。
C.后两句写黄莺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
D.本诗勾勒出了几幅小画面,构成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图画。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新凉”?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5.(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
【乙】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①。既灭烛,闻主人媪②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国史补》)
注释:①逆旅:旅店。②媪:媪(ǎo):老妇。妇:指儿媳。③伏局:认输。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徐
②惟
③及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3)比较两则故事的共同点,说说两则故事都给了你什么启示?
6.(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