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模块二 第三节《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教学实录.docx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模块二第三节《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教学实录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模块二第三节《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教学实录,本节课主要围绕Word文档编辑功能展开,引导学生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插入图片、设置字体格式等。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通过电子板报制作,学生能够学会信息收集、整理和呈现,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文字的输入、编辑和格式设置。
②学会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以及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③熟悉使用艺术字和文本框功能,提升电子板报的视觉效果。
④了解并运用表格制作电子板报中的数据展示部分。
2.教学难点,
①图片与文字的协调布局,确保电子板报的整体美观性和阅读流畅性。
②图片和文字格式的统一,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使电子板报风格一致。
③电子板报内容的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④学会使用高级排版技巧,如分栏、页眉页脚设置等,提升电子板报的专业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Word文档操作和电子板报设计的基本步骤。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插入图片、设置格式等关键步骤。
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电子板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子板报设计案例,提供视觉参考。
2.实时操作屏幕共享:让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直观学习。
3.互动平台: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课堂讨论和作业提交,增强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电子板报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制作板报吗?有没有尝试过电子板报?”
展示一些精美的电子板报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电子板报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电子板报的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电子板报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板报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设计原则。
过程:
讲解电子板报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如文字、图片、图形、表格等。
详细介绍电子板报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电子板报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板报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电子板报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板报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电子板报进行信息展示和交流。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电子板报的主题进行设计。
小组内讨论主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版面的布局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电子板报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版面的布局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子板报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电子板报的定义、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电子板报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电子板报进行信息表达和交流。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份电子板报的设计。
作业要求:内容丰富、版面美观、表达清晰。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8.教学反思(5分钟)
目标: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过程: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反应等。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电子板报设计软件介绍:介绍常用的电子板报设计软件,如MicrosoftWord、WPS、AdobePhotoshop等,以及它们在电子板报制作中的应用特点。
-图片素材网站推荐:提供一些免费或付费的图片素材网站,如P